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表「情」需謹慎/胡一峰

時間:2020-05-08 04:24:00來源:大公報

  表情有風險,發送需謹慎。前兩天看到一則消息,廣東潮州一名學生在微信群裏問老師作業時,發送了兩個敲打表情,老師一見大怒,要求學生檢討。在老師看來,表情中那顆被錘打的皺眉呲牙的腦袋是他,而學生的理解是在敲打笨笨的自己。我看了看評論區的留言,發表意見者大都站在學生一邊,覺得老師不懂年輕人的世界,無法好好溝通。

  代際溝通其實是每個時代共有的「通病」。如今,社會變化快,尤其互聯網的發展加速文化迭代,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人們網絡活動的時間和內容,比如上網課,把不同代際的人驅趕到了同一個空間之中,雞同鴨講更加明顯。

  網絡交流時,大家已習慣用「表情包」。表情包當然也有文字的,比如我收藏了一套「已閱」表情包,均是「批示體」的漢字。不過,大部分「表情包」是圖像。「表情包」這個名字起得很好。圖像直觀,內涵豐富,確實善於表「情」,但圖像橫看成嶺側成峰,也就具有了多義性。

  然而,人與人交流的目的很多,除了表「情」,至少還有達「義」。而達「義」要求明白、直接。表「情」與達「義」不僅是兩回事,而且似乎是難兩全之事。這個矛盾不僅存在於圖像和文辭之間。僅就文辭而言,也是如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文辭中最善抒情的大概是詩,但詩的意思也最模糊。有時,要表達的情感朦朧複雜到無從歸納,詩人只好名之「無題」二字。而一幅圖如果要靠題目來說明畫意,反而多半是水平不高的。這也說明,文辭與圖像傳達訊息方式之不同。最清晰乾脆的文辭是法令。一條條像鋼筋,梆硬、直白、嚴密,杜絕一切歧義,但又是最冷冰冰的。敬業的律師恐怕也不會以詠吟法條為樂。

  讀圖時代,潛在地滋長着「去文辭化」的思維和交流方式。這或許是時勢所趨,不過,精準、嚴密的表達依然需要,「表情」也需因時因地而宜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