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童眼觀世\虛假新聞\梁 戴

時間:2020-02-18 04:23:57來源:大公報

  這是一個資訊流通的世代,好處是傳遞快捷、無遠弗屆;壞處則是假消息充斥,經常引起無謂恐慌。最近香港出現的搶購潮就是一例,搶購口罩還情有可原,搶大米根本就無必要。

  通訊群組的朋友圈最近頻傳搶購消息,還有入貨攻略,筆者援引公開數字去反駁友人,指出「今年首季香港有一點三萬噸儲備,足夠兩周食用,而各米行合共亦有一萬多噸儲備,足夠一整個月。本港食米有逾九成來自泰國及越南……」不過恐慌是會傳導的,許多平時理智鎮定的朋友,還是加入了搶購行列。

  筆者經歷過十七年前的沙士,依稀記得當時並沒有搶購日用品的情況,今非昔比原因眾多,如病毒傳播能力比當年強,當年內地沒有停工、部分香港人缺乏當年齊心抗疫的精神等等,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當年即時通訊條件沒有今日流行,假新聞傳遞的速度沒有今日便利。

  假新聞如病毒一樣狡猾,殺傷力一樣巨大,甚至牽動着國際關係。例如,俄羅斯第一頻道就曾在晚間黃金時段新聞節目播放所謂「內幕消息」。主持人將新型冠狀病毒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聯繫起來,稱美國情報機構或製藥公司謀劃了這次疫情。在美國,參議員科頓(Tom Cotton)早前質疑病毒由某病毒研究所泄露。英美部分傳媒將病毒與一名中國女子喝蝙蝠湯的視頻聯繫在一起,稱視頻是在疫情爆發的武漢拍攝。後來被發現該視頻拍攝於二○一六年,地點在西太平洋帕勞。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就警告,錯誤信息讓世衛工作更加艱難,稱世衛不僅要與病毒作鬥爭,還要與錯誤信息和陰謀論鬥爭。

  假消息均是聳人聽聞,容易吸引人眼光,而且圖文並茂,旁徵博引。一入了腦,就「刻骨銘心」,任憑之後有澄清、反駁,都無動於衷。現時,許多人汲取新聞資訊的途徑,已變成社交媒體、即時通訊軟件,只要按一個鍵就成了幫兇。時代是進步了抑或退步了?

逢周二、四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