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網絡時代的「選學」/胡一峰

時間:2019-09-20 04:24:27來源:大公報

  夏曾佑曾對陳寅恪說的,「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書真有可能讀完嗎?答案是「不一定」。

  按老輩學者說法,宋以前的書,讀完是可能的。傳世的就那麼多,只要有天分又足夠勤奮,理論上可以讀完。宋以後就不一樣了,今人整理的《全宋文》就有一億字,讀完相當費勁。近代以來,大眾傳媒發達、教育普及,識文斷字、寫文著書的人,各類出版機構數量都在瘋長,沒人敢誇口說把書讀完了。

  互聯網一來,又生大變。網絡寫作取消了發表門檻,開個博客、建個微博、設個公眾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發表「作品」。沒了編輯這個「中間商」,寫的和讀的獲得了更多選擇與自由。據中國作協數據,我國網絡文學註冊作者總數竟然已有一千四百多萬,還有人預計,到二○二○年網絡文學作品將達到二千二百四十萬部。

  書已注定讀不完的時代,「選本」就格外重要。「選本」古已有之,網絡時代的「置頂」「推薦」,是其新的形式。昔日「選本」體現選者的趣味和眼力,是以趣味多樣性重寫過的文學史。所以魯迅先生說,一個時代的文學狀況可從當時的「選本」看出。現在,網上閱讀的經驗、軌跡與體驗被自動記錄下來,數據化後儲存在後台,網站以此為依據,「精準」地向讀者推送適合其口味的作品。這種由讀者決定的「選本」,實際上成了一門生意,很容易就變味兒了。

  我有個朋友從事網絡文學評讀工作,平時閱讀量很大,而且對色情暴力的「擦邊球」更會多瀏覽一會兒,以便作出客觀評價。豈料這個「習慣」竟然被一些網站忠實地記錄了下來,常自作多情地把「擦邊球」網文推送給他,讓他啼笑皆非,懊惱無比。

  網絡時代「選本」的選者其實就是你自己。既然如此,生活在網絡時代的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努力讀透自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