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詩書一體的《黃州寒食詩》\鄧寶劍

時間:2019-08-22 04:24:26來源:大公報

  蘇軾《黃州寒食詩》墨跡,是詩歌史和書法史上的雙絕之作。詩云: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這兩首詩是蘇軾在貶官黃州期間所作,第一首的主題明為「惜春」,暗為對困苦之生命的憐惜;第二首則直抒胸臆,表達窮途末路之悲。詩中的情感孤寂、悲鬱,詩中的意象蕭瑟、荒寒,寒菜、濕葦、墳墓、死灰等無不令人有鬱鬱之感。作者大膽地將這些意象納入詩中,不拘一格而又切合語言藝術的真諦。藝術並非一定要刻畫美的事物,而是要對一切事物賦以合乎藝術法則的表現形式,正如康德所說:「美的藝術的優點恰好表現在,它美麗地描寫那些在自然界將會是醜的或討厭的事物」。蘇軾似乎在有意強化這種蕭瑟、沉鬱的意象,比如「泥污燕支雪」,海棠花被比喻為胭脂(燕支)色的雪片,與骯髒的泥水構成鮮明的對比;又如「但見烏銜紙」,黑色的烏鴉與白色的紙錢如在目前,顯得冷峭異常。

  給荒涼陰冷的情境以審美的表現,詩人採用了一種簡潔明白而又合於格律的表述方式,因為太過繁難或富有跳躍性的句式會干擾孤冷意象的自然呈現。這樣的詩歌形式傳達了沉鬱深遠的意境,令人味之不盡,正如黃庭堅的跋語所雲,「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李太白的詩歌亦自然曉暢,然而太白的詩境偏於瑰麗放逸,東坡的這兩首詩將悲鬱之情、陰冷之境娓娓道來,確實開闢一番新境。

  此卷墨跡用筆沉厚,粗放中自有精微。結構或縱或橫,多因字形本身的特點而取勢。顏真卿的字多寬博沉厚,楊凝式的字多縱引放浪,蘇軾創造性地集沉厚與放逸為一身,沉着痛快,動人心旌。 (上)

逢周四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