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雁南飛\補習班\楊勁松

時間:2019-07-22 04:23:42來源:大公報

  到香港會晤內地老友田小姐,她約我在銅鑼灣寫字樓碰面,樓裏眾多中小學補習班,她在給八歲的女兒選課。我驚訝於香港中小學生也有課外補習傳統,補習班成了大產業,竟然租在了寸土寸金的銅鑼灣。田小姐介紹,應試教育在香港未能免俗。無獨有偶,我的一位熟人近年定居香港,兒子在此讀小學。一到寒暑假,她就飛往美國,陪一下在那裏讀中學的女兒。她是內地家喻戶曉的歌星,陪讀媽媽成了她如今的生活重心。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應試教育,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觀灌輸,或許是華人難以改變的教育理念。

  上周,鄧超與俞白眉導演的新片《銀河補習班》在內地公映,該片講述了蒙冤的父親出獄後,如何幫助兒子從應試教育的陰影中走出,用先進教育理念幫助兒子成為內地中學的「學霸」,顯然是理想主義的一種表達。不能用應試教育捆住祖國花朵,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從家長到學生、從家庭到學校,都未能走出面對現實的怪圈。何況,中國已進入留學生輸出的前列,階層分化首先從教育產業上體現了。電影終究是完美人格與奇跡夢幻,可以表達教育理想,但難以引發更廣層面觀眾的共鳴。教育與醫療,是內地民生的兩大熱點,去年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巨大社會輿情,引爆票房突破三十億。醫療制度的追問在百姓中有統一非議的絕對性,教育理想的糾結,百姓則是掩耳盜鈴的多議,所以同樣是社會熱點,《銀河補習班》就很難達到《我不是藥神》那樣的公眾情緒的共情。

  教育理念,這個說不清理還亂的負載,是企圖引發影片商業賣點的一個不算高明的標籤。其實,《銀河補習班》跨度三十年,片中蘊藏的關於父子關係中愛的補習與彌合,關於蹉跎歲月的償還與歷史錯誤的平反,這種知識分子情懷,或許更能觸動觀眾心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