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鉛字肖像\訪京都靈山有感\楊 騏

時間:2019-06-16 08:36:00來源:大公報

  初夏時分,與朋友在日本關西結伴同遊了十天左右。旅程的最後一天,將友人們送走後,我獨自一人折回京都,為的是走一走「維新之道」,拜一拜坂本龍馬,想像曾眺望整座京都龍馬與中岡慎太郎,如若活到現時,會懷揣什麼樣的心情。

  到訪龍馬墓地那天,雖然是星期日,但路上人潮一點也不洶湧。初來乍到的遊客們多數集中在清水寺、二年坂、花見小路等主流景區,走過了高台寺這一帶,已經不見幾個遊客了,只有零星幾位日本居民,也是往龍馬墓地方向去的,想必也是日本幕末歷史的愛好者吧。

  在一條名為「維新之道」的陡峭坡道上走約莫六七分鐘,迎面就是京都靈山護國神社,神社後方的墓所中,不只擺放着龍馬的墓碑,桂小五郎、高杉晉作等人也葬在了這裏。在幕末時期的動亂中,不計其數的維新志士在京都殞命,明治維新成功後,經歷一系列的整理歸葬,如今,大約有一千三百多名維新運動的參與者,都在此處得到了安息。

  坂本龍馬的墓碑就立在靈山的山腰上,與之並立的是中岡慎太郎。中岡慎太郎與龍馬同是土佐(今高知縣)出身,一同投身於倒幕運動中,也一同在近江屋遭到暗殺,如今京都政府將這兩人的墓碑並置在一起,可以一同眺望整座京都的景色,也算是彌補了當年二人未能親眼見證明治維新到來的遺憾。

  坂本龍馬雖然在未滿三十三歲時就已去世,但他不拘傳統的思維方式,懂得在不同立場間遊走變通的器量,一直被流傳到了今天。在司馬遼太郎的《龍馬行》中就曾這樣寫道:「京都的天空密布着雨雲,群星隱匿在陰雲中。然而,時代已經悄悄開始轉變了。年輕的維新志士,用他的手推開了歷史的門扉,開啟了未來……」

  從墓所出來,順勢前往隔壁的靈山歷史館。這間細小如麻雀的博物館,內裏倒是出人意料地豐富。館藏中不但有1:1的龍馬人像,勝海舟等人的親筆書信,甚至還有砍殺了龍馬的那把刀。而且,這裏不止紀念龍馬等明治維新的「勝利者」,對歷史的「失敗者」們,如支持德川幕府的新選組,也有濃墨重彩的描寫。這種「多元」的價值觀,就是龍馬當年想看到的吧。 (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