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加之言/《奧爾南的葬禮》/王 加

時間:2019-06-12 03:13:36來源:大公報

  在十九世紀法國學院派傳統中,歷史畫創作僅限於巨幅關於宗教、神話或寓意題材的作品。因此,當一幅關於無名之輩葬禮的現實主義巨製亮相一八五○至五一年度沙龍時,無異於是對學院體制和「遊戲規則」的巨大挑戰。當年輕的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於一八四八年九月在家鄉奧爾南參加完家屬的葬禮之後,他完成了其職業生涯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之一,高三米寬六點七米的《奧爾南的葬禮》(A Burial at Ornans)。在棕灰色的濃重背景映襯下,畫家採用十七世紀荷蘭傳統群像的橫向排列方式將出席葬禮的白袍神職人員和一襲黑衣的家屬賓客一字排開,滿眼的黑色被零星白色點綴出韻律感,唯有懸掛在高聳十字架上的耶穌聖像縱向打破了畫面平衡。庫爾貝顛覆了傳統歷史畫的規則,畫中沒有英雄神祇,甚至毫無美感可言,只是如實描繪了一群悲傷的普通人神情凝重地哀悼逝者。畫家本人更稱畫作「是現實中浪漫主義的葬禮」。

  隨着一八五五年《奧爾南的葬禮》和《畫家工作室》(The Artist's Studio)因尺幅過大而被萬國博覽會評審團拒收,庫爾貝一怒之下搭棚獨立辦展並發表《寫實主義宣言》的激進作法標誌着寫實主義(Realism)正式拉開序幕。一舉被視為挑戰學院派傳統先驅的他和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一同摒棄了完美的線條和被理想化的姿態,二人關注並記錄平凡百姓的生活情境和真實的自然風貌,徹底改變了十九世紀下半葉的藝術風潮。曾在庫爾貝工作室進修的方丹.拉圖(Henri Fantin-Latour),與他交情莫逆的惠斯勒(James Whistler)、德國寫實主義畫家萊伯爾(Wilhelm Leibl)等名家均深受其影響。此外,《奧爾南的葬禮》中所表現出的厚重色彩密度、暗色塊體積感和粗糙質地,不僅體現在匈牙利最偉大畫家米哈伊.蒙卡奇(Mihály Munkácsy)獲得一八七○年巴黎沙龍金獎的成名作《死囚的最後一日》和馬奈(Édouard Manet)早期名作《喝苦艾酒的人》中,還被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所借鑒,為日後立體主義(Cubism)的誕生奠定基礎。

  (影響西方藝術史的百幅油畫名作)

  微信公眾號:Jia_artscolumn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