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園\中隱\蓬 山[email protected]

時間:2019-04-04 03:18:12來源:大公報

  洪崖先生是上古時的仙人,常騎一匹白驢,相傳他作了首詩:「下調無人采,高心又被嗔,不知時俗意,教我若為人。」放低姿態時無人理睬,高冷一點又被人責怪假清高。如筆者這般不善言辭甚至有輕度社交恐懼者,讀此心有戚戚焉。

  明代陳繼儒也是其一。他在《岩幽棲事》中引述洪崖先生的故事時,寫道:「有古語雲:『上士閉心,中士閉口,下士閉門。』我操中下法,庶幾免乎?」這句「古語」出自《文中子》的註釋,讓人自然聯想到另一句話:「小隱於野,中隱於市,大隱於朝。」三層境界對應的話,下士小隱,中士中隱,上士大隱。

  隱士淡泊名利,不慕塵世浮華,最根本的在於內心的恬淡。如果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則無論身處鬧市還是山野,甚至是官場仕途,都是一樣的。這當然是很不容易,必須有極為強大的內心。東方朔是「大隱」的代表:「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依此標準,無論是陶淵明、林和靖,還是商山四皓、竹林七賢,閉門謝客,逃避俗世,都隱得不甚純粹,表面上曠達,但內心還不夠灑脫,只能算「下士」。所以,陳繼儒也坦然自承,難以達到「上士閉心」的境界,只能「操中下法」,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更有多少人,以「小隱於野」博取虛名,作為終南捷徑。

  晉朝王康琚《反招隱詩》雲:「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伯夷叔齊採薇而食,屬於「小隱」,老子在朝中任史官,但心中自然無為,乃是「大隱」。

  白居易專門作了首《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按王康琚詩,在朝為官似乎仍屬「大隱」。不過白居易這種理想,做個閒散官員,退居二線但又不僻居一隅,實則正是「中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