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浸淫在王道少年漫畫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覺得「熱血」這個詞一定就該是「火紅色」的?就像《灌籃高手》裏,櫻木花道那一頭惹眼紅髮一般令人過目難忘?就像《七龍珠》裏,孫悟空不斷與各路強敵對戰一般令人熱血沸騰?又或者像新世代的《我的英雄學院》裏,歐爾麥特賭上No.1英雄最後的火光全力迎戰All for One的場面那樣令人熱淚盈眶?「熱血」確是如此,但「熱血」也不僅僅只有這一種模樣。
若我們回頭望一望張國榮的一生,他又何嘗不似一本王道少年漫畫的主角呢?
一九七七年,年僅二十一歲的Leslie參加亞洲歌唱比賽,黑黑瘦瘦的、身量又不高,卻一副前衛英倫搖滾打扮,唱了首「水蛇春咁長」的《American Pie》,分外惹眼,也分外格格不入。比賽最終,中正傳統的鍾國強摘得狀元張國榮獲封榜眼,也算是情理之中。
不過一九七八年的張國榮就沒那麼好運了,出道後的第一部電影就被「賣豬仔」,粗製濫造的三級片《紅樓春上春》頂着曠世經典的名號、借助肉帛相見的噱頭,給張國榮的電影事業開了個最糟糕的頭。之後他在電影路上也是衰運連連,《失業生》裏,白馬王子陳百強角色討巧,而張國榮只能演個苦命配角。歌唱事業上也是對方出盡風頭,而他自己雖然也下了十二分苦工,但始終欠了點運氣,《風繼續吹》口碑不錯但最後還是被攔在了十大金曲的門外。
直到一九八四年,那首《Monica》才令他初嘗走紅的滋味,中間整整七年的時間都充滿了掙扎,和所有王道漫畫的主角一樣,張國榮的演藝事業也有一個堪稱糟糕的開局。哪有什麼石頭裏蹦出來就變成孫悟空這樣的好事?要攀上面前的小山峰,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默默向上游」才能。
走紅之後就一切順遂了嗎?在處處充滿攀比的娛樂圈,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歌藝上的比較、演技上的比較、名譽上的比較……擺在明處的明星就像是一個活靶子,善意與惡意、讚美與捧殺、狂熱赤裸的視線或此起彼伏的謾罵,朝他們洶湧而去,除了擁抱這一切他們別無選擇。他/她的所有作品、八卦、人格、人生……攤在聚光燈下的全部都不免被肆意消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