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普通讀者\一堆破碎米 哈

時間:2019-03-31 03:17:48來源:大公報

  劉以鬯於六十年代末,寫了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短篇小說,寫作手法源自法國新小說思潮,又名「反傳統小說思潮」,以打破固有的、停滯不前的小說書寫方法為目標。劉以鬯以大概六頁紙的篇幅寫一件「事」,但當中沒有對白、沒有情節,甚至沒有人物,直至最後的一段:

  「字條上潦潦草草寫着這樣幾句:『我決定走了。你既已另外有了女人,就不必再找我了。阿媽的電話號碼你是知道的,如果你要我到律師樓去簽離婚書的話,隨時打電話給我。電飯煲裏有飯菜,只要開了掣,熱一熱,就可以吃的。』」

  人物終於在結尾「出場」,出場於一張字條上。這篇小說題為〈吵架〉,劉以鬯卻沒有花一隻字提到吵架的過程,卻用了六頁紙,細緻地描寫一個家居:

  「牆上有三枚釘。兩枚釘上沒有掛東西;一枚釘上掛着一個泥製的臉譜……另外兩個臉譜則掉在地上,破碎的泥塊,有紅有黑,無法辨認是誰的臉譜了……茶幾上有一隻破碎的玻璃杯……這座地燈雖已傾倒,依舊完整,燈罩內的燈泡沒有破……杯櫃上面的那隻花瓶已破碎……這兩扇玻璃門亦已破碎。玻璃碎片散了一地。」

  透過一節又一節對於破碎物的描寫,劉以鬯以吵架的結果,帶領讀者來到吵架現場。當中,還留下蛛絲馬跡,「撕碎的報紙堆中有一件襯衫,一件剪得稀爛的襯衫。這件稀爛的衣領有唇膏印」,讓讀者猜想這一場吵架的原因。

  這樣的寫作手法,當然成為了大家評論這篇小說的焦點。然而,我的思緒還是繫於這故事的結局:他們吵了一場,屋內一堆一堆的破碎,男的不在家,女的留下字條走了。但這個家,真的破碎了嗎?

  一句「不必再找我了。阿媽的電話號碼你是知道的」,說出了女子的矛盾;一句「如果你要我到律師樓去簽離婚書的話」之中的「如果」;再補上一句「電飯煲裏有飯菜」。三言兩語,勾畫了女子的心思,這是劉以鬯的功力。

  m.facebook.com/mihaandlouis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