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風波裏的《紐約書評》/管 樂

時間:2019-03-15 03:18:36來源:大公報

  美國的文化刊物等級分明,比如,《紐約時報書評》主要針對喜愛文化的普通讀者,《紐約客》是給時髦文人看的,《紐約書評》專門供高級知識分子。《紐約書評》的作者陣容則一直延續了創刊號的豪華勢頭,索爾.貝婁、喬姆斯基、納博科夫、奈保爾等等這些當代文壇、學術界的巨擘都被納入了它的麾下。這本雜誌始終強調學術性、思想性,也是少數堅持刊登長書評的刊物,通常一篇書評平均在五千字左右。然而,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半個世紀以來英語世界知識分子中最頂端的刊物之一,難怪英國《衛報》評價它是「毫不遮掩的精英主義」。

  的確,當年的紐約印刷工人大罷工為《紐約書評》創刊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但從根本而言,這本期刊是帶着使命面世的:提升美國書評和文學評論的標準。希爾弗斯在《紐約書評》開辦前,擔任《哈珀雜誌》編輯時,就已不滿當時美國沒有高質量的書評刊物。他在一九五九年專門策劃了一期「美國寫作」專題,其中刊登了伊麗莎白.哈德威克的文章《書評的衰落》,文中提到:「那種平淡的褒獎、朦朧的異議,極簡的文風和那樣無足輕重的小塊文章,絲毫不見投入、熱情、性格和癖好─說到底,還缺一種文學之意味─讓《紐約時報》成了一個沒有格局的文學刊物。」「大都會的重要出版物─不尋常的、高難度的、長篇大論的、決不妥協的,尤其是生動活潑的─應預期可以找到它的讀者。」

  或許連哈德威克本人都沒想到,她這篇火力全開的「檄文」四年之後成了《紐約書評》的創刊「宣言」。而正好,希爾弗斯和芭芭拉,前者以嚴肅莊重聞名,後者以輕鬆活潑出名。兩人除了有共同的志趣外,還有堅韌的耐力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對每篇文章精雕細琢,有時親自幫作者修改,有時建議作者修改,無論哪種,最終都大大提高文章質量。體貼周到的芭芭拉有時還會給作者寄紅酒,甚至借錢給對方。當然,作者收到最多的,還是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校稿。 (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