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唐代楷書的流風遺韻(下)/鄧寶劍

時間:2019-02-21 03:18:28來源:大公報

  元代的趙孟頫是一位復興晉唐楷法的天才,與北宋蘇、黃、米之樸拙、險側不同的是,他復興了唐楷的正大氣象,作品法度謹嚴而又靈氣流溢。趙孟頫的楷書與唐楷的格調最為接近,後人以趙與歐、顏、柳並稱,並非沒有理由。

  明代書家多擅楷書,不過他們對於小楷最為精通,文徵明、祝允明、王寵、董其昌、黃道周、張瑞圖、王鐸諸家皆能寫出非常古雅的小楷。明人的小楷多取法鍾、王,然而他們之所以能成一代氣象,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受到了唐人楷法的洗禮。比如文徵明、王寵、王鐸的小楷,雖然筆法多模擬晉人法帖,但結構比晉人楷書要方整很多,而這正是唐人楷書之遺韻。

  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和王鐸除了擅長小楷之外,亦擅寫大楷。董其昌的楷書受唐人影響頗大,柳公權對他的啟發又堪稱關鍵。他曾宣稱:「余於虞、褚、顏、歐,皆曾彷彿十一,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淡處。自今以往,不得捨柳法而趨右軍也。」王鐸的大楷在顏柳之間,筆力沉雄,結構樸拙,和董其昌的恬淡虛和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清代,受唐楷影響而得大成就者為劉墉與何紹基,二人皆主要取法顏真卿。劉墉發揚了顏體豐肥含蓄的趣味,其晚年書法又輔以褚遂良式的瘦勁靈巧,筆意時輕時重,極具格調。何紹基是清代取法唐人而獲大成的最後一位書家,他着意發揚後期顏體的篆籀筆意,古拙沉厚,別開生面。顏體後期書法以古拙壯大為勝,這種藝術趣味與清人所推重的六朝碑版息息相通。在碑學風氣下,人們多習後期顏體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然而,清代以來,取法唐人幾乎就是取法顏真卿,歐、虞、褚、柳諸家之法難以被成功地發揚。即便是對顏體的取法,在劉墉、何紹基技藝圓成之後,晚清、民國書壇也基本上被此二人的輝光所籠罩,鮮有能將顏體發揚光大的人物了。

  南北朝碑刻、墓誌、造像記、摩崖漸漸風靡天下,豐富而鮮活的唐人楷法從此便淡出人們的視野了。

  (上期《唐代楷書的流風遺韻(上)》於一月三十一日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