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編輯職能/凡 心

時間:2019-02-18 03:18:25來源:大公報

  多年來與出版社合作,認識了許多編輯。不分老中青,有的成了朋友。

  年輕時遇到的編輯,多比自己年齡大,有的還是著名作家。他們負有發掘新人、扶植新人的責任,往往有精深的文字功底,獨到的審美眼光,與人為善的情懷和諄諄善誘的態度。我們在寫作上成長的一路,有這些編輯的付出。如今人雖散去,甚至陰陽相隔,但他們的音容笑貌,從未敢忘卻。

  發表的第一篇散文,由著名散文家秦牧先生在廣東文學作品期刊《作品》上簽發。在這之前我已被推薦進一個「寫作學習班」,由幾名老編輯就作品的構思和文字與我面對面討論、琢磨。對於一個忽然闖入文壇的年輕女孩,他們懷有父母心與兄姐情。

  後來又與各省的文學刊物合作過。稿子如需修改或不可用,編輯多附上意見詳細的信件,有的寫有三四頁。記得當時《人民文學》的一名老編輯李朝銀和上海《收穫》的主編、巴金老的女兒李小林,都曾為我的稿件寫過長信。那些信件現出實意真心,後來還互問家常。現在想起那些筆墨,還是心存溫暖與感激。

  今天老矣,合作的編輯都是後生。時代變化,對編輯職能的理解不同了。「效率就是生命」的觀念令年輕人追求效益。誰還會給作者寫那幾頁甚至交友?給個短信就不錯了。該怪的還是通訊太發達、人情已變淡吧。

  少數年輕編輯沒有能力與閱歷判斷作者的特點與能力,對作者欠誠懇尊重,把出版界的公序良俗也置之腦外。一位作者為出版社策劃了一套書,作了四個月的前期準備,未料出版社卻因交稿時間不合意,瞬間就換了別人。他們只想做「一錘子買賣」。

  文字修改有時更令作者哭笑不得。好編輯是要把錯的改成對的,要改得更加到位。我在此欄的文章錯漏,就常得益於編輯的補救。但少數出版社小編常把對的改成錯的,讓作者提心吊膽,怕作品出街後招罵。人家罵的是作者,不是編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