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關於吞拿魚/判 答

時間:2018-11-01 03:17:11來源:大公報

  吞拿魚我們簡直再熟悉不過了,無論是高端壽司店還是街邊日料居酒屋,從來都少不了它的存在。就在近幾年,「藍鰭吞拿魚」這個名詞突然一夜爆紅,甚至成為很多商家炒作的焦點。吞拿魚,究竟有沒有這麼玄?

  先來了解一下它的不同叫法,Tuna,本港人叫做吞拿魚,內地稱之為金槍魚,而在日本,則以「鮪魚」的標籤存在,其實都是同一種東西。吞拿魚最早的舞台自然就是東京築地市場,開市重頭戲的拍賣每次都能吸引無數鎂光燈聚焦。而作為「魚中貴族」,藍鰭吞拿魚的身價從二○一一年開年的四千五百萬日圓,六年間一躍飆升至二○一七年開年的七千四百萬日圓(約合港幣五百一十七萬)。

  確實,不是所有的吞拿魚都可以稱之為「藍鰭」,但「藍鰭吞拿魚」也並非單一的物種,而是太平洋藍鰭、大西洋藍鰭和南方藍鰭吞拿魚的統稱,其中大西洋藍鰭是最大、最矜貴的一種。野生的藍鰭吞拿魚外形醒目,背部閃爍着海洋的光輝,味道更是鮮美。由於產量少、成熟晚而成為重點保護對象。物以稀為貴,如此美味自然也要付出金錢的代價。

  在如此巨大的一條魚體內,也有不同口感、不同價值的部位,比如在大腹、中腹、赤身這三個部位當中,大腹是兵家必爭之地,處在魚體之前的腹部前中段,不僅肉質肥嫩入口即化,還充滿着濃濃地魚脂香,能為它「一擲千金」可謂此生無憾;相比之下中腹略遜一籌,但也融合了魚的肥美和甘亮,很多中高端壽司店是否名副其實,來一塊中腹,一試便知;而赤身則是魚背上脂肪最少的部分,通體暗紅,也是我們平時最常所食。價格平民,加之低卡路里、高蛋白,同樣不缺擁躉。因此,如何專業地吃一條吞拿魚,價格也不是唯一的指揮棒。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