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朋友圈被高中同學返校的照片刷屏了。據說在今年底前,一六一中學位於南長街上的校址即將搬遷。於是,今次開放日的懷舊氣息意味深長。
在許多人眼中,北京最牛氣的中學,既不是大名鼎鼎的四中、八中或者景山中學,而是一六一中學。這主要是因為它毗鄰中南海,增添了無盡的神秘色彩。
其實比起地理位置,毫不遜色的是風雲歲月中的百年校史。一六一中學的前身是一九一三年創辦的「京師公立第一女子中學」,這算是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教育改革的成果。此後,李大釗、黃廬隱、石評梅等一批仁人志士在這裏任教並傳播進步思想。一九三五年抗日救亡的「一二九」運動中,「北平女一中」正是「北平市學聯」的指揮部和大遊行的策源地,愛國精神成為校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遺產。這次開放日,還有專門接待「建國前校友」的教室,白髮蒼蒼的長者中或許就有當年走上街頭的熱血青年。
我所就讀的一六一北校區隱蔽在南北長街的胡同中段,南長街的出口緊鄰北海公園和故宮角樓。北長街出來就是天安門、長安街和新華門。校園仿古風格和周圍建築群落完美統一,灰瓦懸山頂裝飾漢白玉欄杆的教學樓,竹林掩映的迴廊,但校址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學樓不能太高,面積不能太大。
美中不足的還有操場太小,只能勉強站下全校學生。以至冬天的長跑都無法在校內進行,大家只能從東華門開始繞着故宮外牆跑圈。高考前一天的「解放儀式」也別具一格,班主任領着全班蹓躂到景山公園,在萬春樓上眺望故宮吹了吹風。此外,校內禁止踢足球。除了面積問題,普遍流傳的說法是,有同學一腳將球踢進了隔壁的「中南海」,警衛又隔着牆給踢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