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了午休,抽出個閒暇的時間,坐在沙發上靜靜品讀一位患者家屬寄來的《大公報》,上面有兩篇她寫的小文。一篇題為《記住這個春天》,一篇題為《整理自己》,兩篇文章都是她因為經歷母親生病這個突然變故而寫的,我們也是因為她母親生病才結緣的。想來讀她的文章,一來喜歡她的文筆,二來喜歡她的溫情,也着實是想真切地了解一下作為患者家屬面對突然疾病時的真實心境。兩篇文章都讓我深深感受到字裏行間所流露出的那份母女深情,相信母女連心,不能分割。
讀完文章,深深體會到了因為母親的突然生病,給她的心境帶來的巨大影響,也感受到她為此的擔心、焦急、難過與悲傷,同時還深深感受到了一名醫生的重要性。
她的文章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醫生不僅是治病救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像一束光一樣,哪怕微弱,哪怕只帶來絲絲的溫暖,也依然能為患者和家人燃起一絲希望,支撐其脆弱的心靈,特別是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
其實從醫這麼多年,我也知道,有時候對於患者的病情,我們醫生也是無力回天,但是我卻常常想還能為患者再做些什麼呢?二十多年從醫生涯的積澱讓我慢慢明白:也許我還能給患者和家屬傳遞溫暖,點點的光亮與溫暖或許真能把黑暗照亮。就像有一次在門診遇到一名患者,她看完病特意說:醫生,你知道嗎?你的微笑特別的美,能看到你微笑,我壓抑的心都變得明朗,真的太喜歡看你的微笑了。
其實我也想說,作為一名醫生,每當我給患者和家屬傳遞溫暖的時候,我也常常被溫暖到,或許這就是真心換真情。患者出院前的細心反覆叮囑「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忙碌,忘了保重自己的身體」,還有的患者看到我因為工作的匆忙喝不上水的時候,把自己手裏僅有的一瓶水毫不猶豫地遞給我時,都讓我備受感動。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作為一名醫生,我也是驕傲的,感謝老天能讓我擁有治病救人的能力,不僅讓我有機會在從醫生涯中給患者重獲新生的機會,也能讓我陪伴着患者和家屬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光。
也許生命的長短我們都無法把握,但是我們卻能改變生命的溫度,我想,我可以做的,盡我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