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喝沒喝過濁酒,再論;但杜甫的確喝過。杜甫晚年窮困寂寞,心緒萬千,曾有《登高》一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白居易似乎也飲過濁酒,「可惜鶯啼花落處,一壺濁酒送殘春。」李白豪氣,「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美酒當不是半渾半濁半清半白的土造酒,李白酒後醉中多次仰天長嘯美酒來,從未高呼濁酒來。杜甫曾感嘆「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喝的什麼酒?
查北魏時代賈思勰所作《齊民要求》,裏面詳細介紹了用黍製作酒麯的方法,指出黍的三種用途,即食用,釀酒,祭祀。黍分為兩種,一種叫黃米,黃糜子;另一種為白糜子,也叫硬糜子。聯繫實際,我在山西省忻州地區「插過隊」,我們村就種過這兩種糜子,黃糜子是做糕用的;白糜子硬糜子做成類似涼粉一類的食物。但老人們說,最早糜子是釀酒用的,黃糜子釀出的酒是金色的,但出酒率太低,沒人捨得用黃糜子造酒;而白糜子正好。這就是最早的糜子酒,純糧食酒,因為古老的釀酒工藝還原始落後,釀出來的酒一般有漂浮物和沉澱物,追根溯源,這應該就是濁酒。
飲酒離不開大環境,李白生活在長安期間,正是大唐盛世,西域各國來長安經商、學習、移民的人數有數萬人。長安城中胡家酒肆櫛比鱗次,胡姬歌舞充耳可聞,抬眼可見。李白最愛最經常出入的是胡肆,最喜愛的是胡家歌舞,最欣賞的是胡家酒女,且看李白的醉眼:「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且就胡姬飲。」「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當年長安胡家酒肆中最流行的是什麼酒?像李白這樣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貴客,該飲什麼酒?據在甘肅武威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葬,乃李世民的外孫慕容智的墓,出土的大量陪葬文物先不談,只講在其主棺中出土了一件銀製胡瓶,且瓶中有液體,後經科學檢驗,此乃葡萄酒。這也說明唐朝上層習飲葡萄酒,而非燒酒。自張騫通西域以後,葡萄酒隨之傳入,到唐不但葡萄酒風靡古長安,葡萄的種植也已開始,一些西域商人已開始在長安釀造葡萄酒。
飲葡萄酒在唐朝,在長安很時髦,也很流行。為什麼不是燒酒?不是蒸餾酒?因為唐時乃至北宋時期尚無蒸餾白酒,公元一○○五年,北宋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互相有使者出使。歐陽修曾作為北宋的代表,去遼國祝賀耶律洪基登位。這年是北宋仁宗至和二年,一○五五年,歐陽修閒不住,走走看看,在一首《奉使道中五言長韻》中有一句寫實的詩句:「斫冰燒酒赤,凍膾縷霜紅。」是寫遼國人吃肉講究把凍起來的肉切成薄片,片片都透有紅紅的細絲,喝的是一種燒酒,講通俗了就是後來東北流行的白酒「燒刀子」的先祖。鑿冰點火燒大鍋,蒸高粱,直到「燒酒赤」,基本掌握了燒酒的技術,後在吉林省西部大安市挖出完整的一套燒酒作坊,有成套的燒酒鍋具,燒酒過濾設備,按其流程恢復,果然能生產出原始的燒酒。科學家因此認為,中國用糧食釀酒,蒸餾成燒酒應始於遼代。是契丹人帶來的燒酒蒸餾法,在這之前用糧食釀造的白酒,統稱為「濁酒」。
尋找李白飲酒的蹤跡,李白的確喝過糧食釀就的白酒。有他自己的詩為證。「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李白在山中鄉下喝的「白酒」,到底是一種什麼白酒?再看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吳姬壓酒足以說明此酒店亦前店後場,自家釀酒自家賣,壓酒通俗直白地講就是把發酵釀好的酒從酒糟中壓榨出來,也向客人說明,我的酒是現榨的,喝新酒是喝濁酒的一種追求。白居易有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以斷定,李白的確飲過濁酒,「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醉了,醉而豪言,狂飲的正是濁酒,濁酒醉人,留有豪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