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至右)茶餐廳受惠於內地旅客人潮,店員們忙個不停。\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狗仔粉是香港經典小吃,食店亦提供各種本地小吃,旅客在細心挑選。\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香港雲集各地美食,泰式茶飲店吸引不少旅客嘗味。\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五一黃金周過去三日,香港迎來共約79.3萬旅客,當中八成是內地旅客,共約67.6萬人次。餐飲市場尤其火爆,茶餐廳、港式小食攤生意滔滔,有小紅書網紅推介的餐廳在非繁忙時段都排起人龍,有推車仔點心的中式酒樓指黃金周內地客增近三成。
獲內地旅客青睞的餐廳普遍是提供港式特色美食,他們善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應用程式,挑選網紅餐廳,追求港味,不計較價錢平貴。有餐廳提前在社交平台推廣,成功吸客,將人氣變財氣。有餐飲業人士表示,雖然港式美食受內地旅客追捧,但認為不同食肆應該各自發揮優勢及強項,發揮香港多元美食文化的特色。\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劉碩源
黃金周開展三日以來,累計共約79.3萬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3%。內地旅客入境人次於首兩日分別按年上升22%及39%,海外旅客升幅更顯著,分別按年升56%及44%。
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旺角和尖沙咀,大街小巷的餐廳人潮湧動,有不少旅客光顧,部分網紅餐廳在非繁忙時間,食客亦絡繹不絕。茶餐廳、冰室及香港街頭小吃,備受旅客歡迎。
網紅餐廳受內地客追捧
來自深圳的吳小姐已是第三次訪港,她說,經常在小紅書搜索網紅美食,冰室和街頭小吃是她的心頭好。「深圳也有冰室,但香港的更有特色」,她說,如果有想去的熱門網紅餐廳,即使位置偏僻,都會願意前往。她預計一天的餐飲人均消費約為500元,在選擇餐廳時,她認為好吃、有港味是首要因素,「餐廳最好能保留港式傳統風味,不過創新的也可以嘗試。」
來自上海的程先生此次來香港遊玩兩天,把握機會打卡地道美食,他說,主要通過大眾點評選擇餐廳,偏愛燒鵝、叉燒等港味美食,還打算光顧茶餐廳和冰室。「上海也有米芝蓮餐廳,來香港就沒必要去了,還是體驗本地特色更有意思」,他預計每日的飲食消費為200至300元。他說服務態度最重要,「服務態度好,食物哪怕一般,我也會吃得開心。」
即使不是網紅餐廳,港式茶餐廳在今個黃金周也受惠於澎湃的內地旅客人潮。杭州旅客李小姐,在香港的美食探索之旅中,打卡了中式酒樓和冰室,「我一般先在小紅書上做攻略,看到感興趣的食物就去打卡。要是排隊太長,就選附近人氣旺、有當地人在吃的店。」她說,在香港的餐飲人均消費每餐約100至200元。
來自上海的侯小姐在香港的飲食選擇也以本地特色為主,像菠蘿包、咖喱牛腩都是她的心頭好。她說,「找餐廳主要參考網上推薦,如小紅書、OpenRice等,看到大家拍的照片和大量評價,心裏就有底了。」她說不局限於光顧港式餐廳,像一蘭拉麵這種外來知名品牌,由於在內地未有分店,她打算趁這次來港旅遊時去嘗試。她表示,此次來港三天,飲食方面的人均總花費約1000元,「好吃是最重要的」。
綜合多位內地旅客意見,在網上獲推介、有港味特色是他們選擇光顧餐廳的兩大考慮因素。位於旺角的旺記冰室,晚市期間食客絡繹不絕。負責人張小姐向《大公報》表示,餐廳平時有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做推廣,因此吸引不少遊客光顧,佔八成以上。今個黃金周生意較平時升約一成。她說,現時餐廳內的菜品比較固定,未來都會考慮增加更多港式餐品,將人氣變財氣。
旺角倫敦大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向《大公報》表示,店內仍有手推點心車,這種傳統中式酒樓的特色,廣受市民及旅客歡迎,旅客多為即場到店而非訂位。今個黃金周旅客較平時增近三成,周六的生意較上周同期增一成。
業界:食物要多元化有特色
敘福樓集團主席、優質旅遊服務協會主席黃傑龍向《大公報》表示,五一假期餐飲業的生意遠勝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市面重現熱鬧氣氛,旺角尖沙咀等旅遊區尤其暢旺。近年「香港特色」餐飲成內地社交平台熱詞,對於是否應追逐這一潮流,他認為顧客的需求有潮流變化,但是不能全香港做同一件事,不同食肆應該各自發揮優勢及強項,發揮香港多元美食文化的特色。
黃傑龍說,基於現時的全球經濟環境消費相對疲弱,大部分旅客會選擇性價比高的本地特色小食、餐廳,但優質的高端餐廳仍有市場。他認為,米芝蓮餐廳只是其中一種品牌建立的方式,類似方法不只一種,例如內地近年非常流行的大眾點評及黑珍珠等,也有類似的效果,另外有些餐廳注重口碑,關鍵是要提高服務及出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