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維港兩岸夜景。\資料圖片
迄今為止,我也未到過香港。但關於香港的風,卻一直是熟悉的相擁。那些關於繁華與自由,豪門與俠客,名媛與明星等諸多流行與時尚的元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香港。
高樓林立與燈火輝煌,曾經強勢植入,成為很多人大腦中的地標。當人們不知道需要什麼語言來描述眼前的事物時,冠以「港風」兩個字就對了。說這些話的人,大約都還沒去過香港。但說出這兩個字,彷彿會令人唇齒生香,像是趕了一回口頭上的時髦。
後來,有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音樂響起,誰都會來上一句:東方之珠,我的愛人。唱的人深情款款,聽的人意亂情迷。這傾倒眾生之勢,讓香港站在頂峰,光芒萬丈。美麗的香江也成了流進每一個人心中的河流,五千年的滄桑,黃皮膚的尊嚴,永遠都是浪漫依然。
而香港對於我,還有一個記憶最深刻的人,那就是金庸先生。我上中學時,迷戀武俠小說,迫於老師的壓力,只敢在宿舍裏借着門縫的光,偷讀《射鵰英雄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個個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憨郭靖和俏黃蓉的愛情一波三折,步步有趣。好一個奇妙的世界,吸引着我卷不離手,「讀書破萬卷」的意思被金庸先生深刻詮釋。
從《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到《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它們都是我們少年時代的武功秘籍。我們把宿舍當作密室,鍛造自己的愛恨情仇。我喜歡喬峰,你喜歡令狐沖,她喜歡張無忌,我們在爭論裏建立自己的三觀。「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金庸的筆下,人人都可以被「良知」二字叫醒,立地成佛。這是一個多麼理想的人間江湖啊。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裏種植下的人間道義,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將永存於世。
我們也在現實中遙想一下香港究竟長什麼樣,在香港生活的金庸先生武功究竟有多高。我們深信金庸先生有蓋世的武功,他一定有一統江湖的大本事,頂着一個智慧狡黠的腦袋,在刀光劍影中,快意恩仇,觀世道人心。一個想像中的世界,讓我們的少年時光五彩斑斕。
這陣武俠風還吹來了一波小貼畫,張曼玉、翁美玲、黃日華等明星的頭像,被貼到我們的筆記本上。香港雖然遠在天涯,但有關它的一切,在影片、歌聲和武俠小說中被塑於無形,各自萌芽,成為精神之飲,影響甚深。
那時,在雲南的群山大川之間,廣大農村還相對閉塞,我們身邊所能見到的最熱鬧繁華的地方,就是鄉鎮的集市。進城,是普通人心中一件不一樣的事情。學校就在集市旁邊,流行的元素就有了滋生的土壤。那些從班車上帶來的新奇,誘惑大家去關注、去了解、去走近一個叫香港的地方。
慢慢地,我還知道,在有礦產資源的地方,為了開採礦床,南腔北調的人聚在一起,構成一個小社會。工廠、學校、醫院、電影院、舞廳,應有盡有,像是現代工業文明投下的一個個小光斑。讓從未走出大山的群體,長了見識,人們便把這些地方命名為「小香港」。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參加工作以後,才知道叫「小香港」的地方不少,經濟稍發達就有可能戴上這頂帽子,接受來自官方或是民間的不吝讚美。我想,這緣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也代表着香港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和分量。
當時,我們縣城最高的樓房只有十一層,卻有摩天似的感覺。夜晚,霓虹閃爍,為小城蒙上了好一層繁華氣息。我帶着高齡的祖母路過,她說這是天堂的樣子了吧。我告訴她,香港比這個好看多了。從舊社會走來的祖母,歷經貧窮、飢餓、天災、人禍,對眼前之景和當下吃飽喝好的日子,常懷感恩戴德之心。祖母無法想像香港的面貌,就連我也僅存於印象。
在人們囊中不大羞澀時,颳起了好一陣旅遊風。香港,也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選。一些單位的職工福利中,有開明的領導也邁出了這一步。我們單位也趕上了這一波,在二○○四年的婦女節,「放飛」女職工。只可惜,當時我正在坐月子,沒搭上這趟順風車。只能在女同事們的眉飛色舞中,感受香港的氣息。彷彿我也跟着她們一起購物、吃美食、長見識。
隨着交通和通訊的發展,我們與世界的距離近了,在鍵盤與航班之間,所有的夢想都有可能迅速實現。我不知道,當有一天我站在香港的大街上時,會產生怎麼樣的感慨。周星馳的笑,劉德華的帥,張學友的歌,都吹散在海風中,專等在某個時刻,有一把開啟記憶的鑰匙,輕啟腦門。
任爾東西南北風,唯有那些佔領我們精神高地的東西,最能彌之久遠。文化的元素,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喜茫茫迎風而來,長翅膀的種子,便可縱橫山水,四海為家。一個又一個承載着不同記憶的符號,構成香港印象。我期待某種緣分的降臨,令我身心同往,擁抱香港。
繁華三千里,文脈萬年長。只願丹心一片,出陽關道,過香江橋,哪裏都會有義薄雲天和心繫天下的人。如此,便是蒼生有幸,太平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