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復興小札/百年賁園藏書樓\肖復興

時間:2024-05-09 04:02:56來源:大公报

  我國民間,以往講究建藏書樓,其中最有名的莫過寧波的天一閣。當然,這得是有錢的人家,方能夠建得起來。話又說回來了,有錢的主兒,不見得都願意建藏書樓。如今,富甲一方的富商,也有不少,有錢,一擲千金,願意豪賭,或投資扶不起來的足球與爛電視劇,未聽說有願意建藏書樓的。

  那年開春,我到成都專訪賁園藏書樓。它號稱成都的天一閣,是民國之初四川的大鹽商嚴雁峰和他的兒子嚴谷孫,兩代人努力,於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四年,歷十年之久,翻建清雍正年間四川提督之子岳鍾琪的宅第景勛樓,建成了一座軒豁的大花園,取名「賁園」,內建一座獨立成章的二層藏書樓,叫「賁園書庫」。藏書樓藏書三十萬冊,其中包括宋版孤本《淮南子》、《淳化閣雙鈎字帖》,及明「馬元調本」珍版《夢溪筆談》,這樣珍本善本的書籍就有五萬冊,新中國成立後,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嚴雁峰老先生曾告誡兒子說:「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不要說購買這些書花了多少錢,只要想想這多年來,歷經戰亂,嚴家將藏書全部裝箱,分藏於大慈寺和龍藏寺,十餘年後戰火平息,再一一搬回藏書樓,所歷經的周折與辛苦以及擔憂,便會感慨是多麼不容易。

  可惜,我去時賁園藏書樓正在整修,尚未開放,樓前長長的甬道盡頭,一扇鐵柵欄門上鐵鎖緊閉。費盡周折,最後找到省圖書館的館長,才得以走進藏書樓。藏書樓的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牆體灰磚磨磚對縫,一百年依然很結實,那時候的工藝不欺歲月不欺人。月亮門設於樓正中間,門楣之上房檐和整座樓的房檐,都是灰魚鱗瓦鋪蓋,典型中式。但門頂上有西式陽台,門兩側是對稱的西式窗,尤其是二層窗上拱形券式的裝飾,是典型清末民初西風東漸時洋味兒的四溢。

  走進樓裏,光線幽暗,地上遍布施工的雜物。樓梯還在,楠木地板還在,只是樓下樓上空空如也,面積並不大,兩層也就兩百平方米左右,真難以想像當年嚴氏父子那三十萬多冊的藏書濟濟一堂,是如何藏下的。據說,牆的四壁有通氣孔,每扇窗前有氣窗,可使空氣流通,溫度穩定。據說,書架書櫃用的全是楠木、香樟。書庫內對蟲蛀、水漚、霉爛、發脆、脫頁、斷線等均有良好的預防設施,常年僱人在此翻書、曬書,防止蟲蛀、水漚、濕氣浸潤,避免書頁生霉、發脆,才完好地保護了這三十萬藏書。即使未能看到,遙想當年,也嘆為觀止。

  未能看到的,還有當年于右任為藏書樓書寫的一副對聯:「無爵自尊,不官亦貴;異書滿室,其富莫京」。這副對聯寫得真好,其中的爵、官和富,是如今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但其中明示我們,能夠給予我們自尊與高貴品性的,是書。或者說,是如今我們愛說的文化。

  藏書樓門楣上,嵌着「書庫」的隸書橫匾,雖然斑駁,卻清晰在目,留下歲月的物證。

  藏書樓兩側,各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像是留下來特意陪伴藏書樓的,一百年來,堅守於此,算得上藏書樓紅袖添香的知己。

  多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賁園藏書樓整修好沒有。如今,成都旅遊很熱,來成都玩的人,一般都願意去寬窄巷、春熙路、武侯祠、青羊宮等地,不知道還有沒有專門尋訪賁園藏書樓的。

  今年,正好是賁園藏書樓建成一百周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