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東西走廊/小鎮風情\陳安

時間:2023-09-11 04:02:51來源:大公报

  圖:《我們的小鎮》是桑頓.懷爾德的經典劇作。\劇照

  筆者情繫小鎮,乃因生於江蘇一小鎮,長於滬郊一小鎮,兩個小鎮都圍着一條河,兩岸都是黑瓦白牆的磚房,鎮周圍都是綠色的田野,儘管暌離有年,小鎮風情也從未忘懷。

  不過,此文不是寫我記憶中的小鎮風情,今以此為題撰文,是因為我正在翻譯阿瑟.米勒的文集,其中《現代戲劇中的家庭》一文對《我們的小鎮》這部戲格外讚賞。我多年前編寫《新英漢美國小百科》,即對此劇留下很深印象。我在詞條「Our Town」下寫道:

  一譯《小鎮風情》。劇作家桑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代表作, 美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寫於一九三八年,獲普立茲獎。這齣三幕戲劇以作者熟悉的新罕布什爾州為背景,描寫鎮上極為平凡的事和人,第一幕為「日常生活」,第二幕為「愛情和婚姻」,第三幕為「死亡」。整個戲沒有複雜的情節,沒有尖銳的戲劇衝突,作者表現的是在平凡生活中所蘊涵的永恆價值──人與人之間的融洽、和睦、親近和愛。

  曾瀏覽劇本,其第三幕出乎我意料:女主角艾米莉難產死後復活,並用詩意語言講述她對生命和幸福的感悟。她說,活着的人中間沒有一個真正懂得活着的偉大意義,因而不珍惜一個個飛逝的短暫時刻,不理解這些時刻所深含的人生價值。她又說,對她這個已經死過的人而言,現在就是開口再叫一聲「媽媽」也感到十分喜悅,而當她重回到十二歲生日那一天,她的心裏更是充溢着無比的幸福。

  在重返墓穴前,艾米莉鄭重告誡說:我們生存在地球上的時間是一失去便不能彌補的禮物,人們應該珍惜和欣賞生命的每一個時刻。其實,這就是懷爾德常在其作品中表達的一個信念,告訴人們在平凡的經歷中往往能發現生活的真諦和美好。

  阿瑟.米勒對《我們的小鎮》的評價則又升高一步。他指出,懷爾德寫的其實不僅是一個小鎮,一個家庭,而且寫了家庭和社會的關係,也即寫了一個世界。他說,此劇是一個三棱鏡,折射出作者的基本思想:「可概括為家庭和社會的不可毀滅性,永恆性」,「儘管宇宙間舉步維艱,殘片狼藉,一片混亂,似乎是大災大難,其實那都是暫時的」,「家庭永遠是一個永恆的、穩定的價值分量,不僅能在時代的所有混亂中存活下去,而且能有超脫真正毀滅的可能性。」

  米勒也略略談到該劇演出技巧,如不濫用細節,道具簡單,一個空蕩蕩的舞台上,沒有房子或起居室,觀眾只看到演員們坐在椅子上,有一張桌子,一把代表樓梯的椅子,等等。他撰此文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尚未去過中國,直至八十年代才因指導排演其名劇《推銷員之死》去了北京,所以當時他對中國戲劇應是不甚了解的,不會意識到「空蕩蕩的舞台」、「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與中國戲劇有何關係。而後來,不少戲劇評論家發現並論述了中國京劇對《我們的小鎮》的影響。

  這就要再看一下「美國小百科」裏懷爾德(一八九七至一九七五)的簡歷。我特別提及懷爾德的父親曾先後任美國駐香港和上海總領事,做兒子的便因此在九歲和十四歲時兩次到中國來,在煙台上了教會學校。幼小年紀,讀的又是英文,應該說,中國文化對他並無多大影響。他後來回美國上耶魯、普林斯頓大學,學的也不是中文,而是法語,二戰時當過空軍,戰後先後執教於芝加哥、哈佛大學。

  然而,應該說,有一個中國戲劇大師顯然影響了他。一九三○年,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到美國訪問,二月的一天在紐約四十九街劇院演出,劇目為《汾河灣》、《青石山》、《舞劍》和《刺虎》。這天的觀眾中有喜劇大師卓別林,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美國劇作家奧德茨,還有一個時年三十三歲的懷爾德,而八年之後,《我們的小鎮》鏗然問世。

  懷爾德曾明確表示:「《我們的小鎮》運用了中國戲曲的技巧。」

  京劇一般都沒有布景,舞台空蕩,只有「萬能」的一桌二椅。

  《我們的小鎮》也沒有布景,連幕布也不用,觀眾一進場就看見舞台上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

  京劇舞台的時間和空間非常自由,不受實際生活的時空限制。

  《我們的小鎮》也是,所以艾米莉能離開墳墓回到家,感慨生命的意義。

  京劇常用虛擬的環境和動作,揚鞭以代馬,搖槳以代船;沒有門,用手勢表示開門或關門。

  多用虛擬動作也是《我們的小鎮》的特點,如人物進出無門的廚房,都用手勢來開門關門。

  西方戲劇界有「第四堵牆」這個說法,意即儘管拉開大幕之後的舞台已沒有遮攔,但由於舞台演出與觀眾之間沒有交流,存在隔膜,所以這敞開的舞台仍像有第四堵牆擋着,即使不是「牆」,那也是熒屏。而中國京劇的一個重大特色就是沒有「第四堵牆」,《我們的小鎮》不用幕布,還專設一個舞台監督,向觀眾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就更是一齣沒有「第四堵牆」的戲。──這或許便是懷爾德從中國戲曲中學到的最大成果。

  寫到此處,當可收筆,我稍有感慨的是,在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國家之間有很多東西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不同國家的作家、藝術家互相之間應有所來往,有所交流,只有這樣,世界文學藝術史上才會有更多的梅蘭芳,更多的懷爾德及其小鎮風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