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什錦/離離暑雲散\李仙雲

時間:2023-08-15 04:02:56來源:大公报

  節令雖已過了立秋,可熱烘烘的空氣裏,似有無數隱形的小火苗在四處漫湧,在高溫炙烤熱浪翻滾中,終於要跨進「處暑」的門檻,雖說民間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暑毒賽過虎」的說法,可《群芳譜》說:「陰氣漸長,暑將伏而潛處也。」猶如進入黎明前那最後的至暗期,處暑即「出」暑,在絲絲涼風裏,秋老虎還在即將隱退時做着最後的咆哮。碧空之上,朵朵輕盈柔曼的雲兒已隨秋姑娘相擁而至,秋意正一點點慢洇開來……

  「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人壽不如山,年光忽於水。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閒坐蓮池靜賞已開至荼蘼的花兒,它們與日漸飽滿的蓮蓬在風中細語,裊裊清風裏,不由吟哦起白居易的這首《早秋曲江感懷》,朱顏易老白日無窮,那年父母在早秋時節推着輪椅上青春年少的我漫遊曲江,心間酸楚漫湧,麻木的肢體、無望的未來也如那早秋之景,入目皆是蕭瑟與荒蕪。歲月倥偬人生如寄,當青絲變為白髮,雙親也故逝多年,那看似年年都葳蕤葱蘢的青蕪與紅蓼,可歲歲新秋也掀起無盡秋思與哀愁,借用張若虛那句詩,「歲歲年年秋相似,年年歲歲愁不同。」

  宋代蘇泂的這首《長江二首.其一》的處暑詩,首聯就因直抵人心而成為千古名句,「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這個處處冒火的酷暑盛夏,可不正是習習涼風可抵千金萬銀,那期盼許久的秋風如戀人忽至讓人欣喜傾倒。頷聯「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唯有歷經歲月的錘煉與了悟,方會有這般望草而頓生悲憫的寂定禪心,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而頸聯「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則像徐徐為我們展開一幅動感十足的早秋鶴舞蟋唱圖,那俏動羽翅婆娑漫舞的仙鶴,猶如傳說中的鳳凰般仙氣飄飄,令人遐思飛揚。聆聽蟋蟀時斷時續的吟唱,更添了幾分秋之涼意,也不由得讓人慨嘆「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最好的養生長壽秘訣,不就是修出一顆博大寬廣能容萬事的胸襟嗎?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一直極喜唐代大詩人元稹所作的二十四節氣詩,這首《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更是句句暗含處暑三候。正是收穫季引得無數鳥兒覓食於田間地壟,鷹磨利爪子開始大肆捕獵並陳列開來,於是便出現「鷹乃祭鳥」的處暑三候之一。白露深藏於葉蔓草叢,落葉飄零天高雲淡,當花草樹木已從葱鬱走向凋零,入目皆是秋之蕭瑟,讓人頓感天地始肅。縷縷輕風拂得草兒搖曳蟲子吟唱,正是「滿地黃,修廩倉」的莊稼成熟季。此時若能與友朋相邀輕酌漫敘,聽幾曲雅樂禪音,定是妙然無比。

  當時光之弦奏起「處暑」的清朗之音,我也循時而動,讓神思漂遊於唐宋,與古人在錦詩麗句中來一場千年之邀,去感受那份久遠的清涼之色,處暑之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