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什錦/肯辛頓奇事(上)\燕十三

時間:2022-10-31 04:24:23來源:大公报

  圖:肯辛頓宮。\作者供圖

  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s)是倫敦的皇家名園,也是離我在倫敦住所最近的一座街邊公園。

  二○二一年七月一日,我如常從公寓出發,穿過車水馬龍的鬧市街道,一轉眼就鑽進公園裏去。和每日一樣在林徑花叢間信步徜徉,別的一如既往,唯獨花園西端肯辛頓宮南的黑色鑲金鐵門外,這天卻不同往日。只見門前地上擺着不少花束,柵欄上綁着許多照片條幅,最前面安放着一台花架,白色小花中點綴粉色玫瑰,組成幾個字母形狀:「Princess Diana 60」。幾個行人駐足觀望,我也走過去看,這才明白,今天是此處昔日主人─戴安娜王妃的六十歲冥誕。

  遺憾未及一睹這位世紀美人的芳容。據說一九九七年戴妃葬禮當日,同是這一扇鐵門前,曾經堆積了深達一點五米厚的一百多萬束鮮花,三百萬人現場哀悼和圍觀,二十五億人觀看電視轉播。兩個斯洛伐克遊客趁亂從門前撿走十一隻泰迪熊和一批鮮花,但隨即被人發現並抓獲,並被判處二十八天監禁。

  享年三十六歲的戴妃在肯辛頓宮長居十六年,直至她一九九七年遭車禍謝世,至今其子威廉王子夫婦仍居住於此。肯辛頓花園本是肯辛頓宮的附屬,但自肯辛頓宮的第一位主人威廉三世開始,便敞開大門歡迎倫敦市民入內。久而久之,宮殿反倒成了花園的附屬,甚至宮中部分房間也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參觀。有人將其與毗鄰的海德公園比較,說肯辛頓高雅,海德時尚。在我看來,兩園自然景觀大同小異,都是古木平湖,綠草繁櫻。海德得天工之力,草木不修邊幅,野蠻生長;肯辛頓見匠心之美,畢竟是皇家園林,修葺整潔,錯落有致。若是本地居民,更願到海德去,空間廣大,晝夜開放,可以恣意跑步健身,日晒雨淋;倘是外來遊客,不妨去肯辛頓走走,或能碰到如我今日的奇遇。

  上述那位威廉三世,正是這座花園和宮殿的始創者。一六八八年從荷蘭渡海而來,趕走岳父詹姆士二世,與妻子瑪麗登基共治。他接受議會《權利法案》,放棄國王廢止法律和徵收賦稅的權利,成為英國君主立憲的創始君王。

  遵照威廉的旨意,曾規劃一六六六年倫敦大火重建方案並修建聖保羅大教堂的雷恩,在短短六個月內用磚塊而非石頭建造了這座挺立三個多世紀的宮殿。威廉夫婦一見傾心,定此為皇宮。一六九四年,瑪麗因天花病逝宮中。八年後威廉墮馬受傷,心心念念回到這裏療養,終亦命喪於此。

  還有一段插曲。一九○七年威廉後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製作一尊威廉三世銅像,作為禮物贈予叔叔英王愛德華七世,現置於肯辛頓宮南。七年後,叔侄反目成仇,兵戎相見,竟掀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狂瀾。

  肯辛頓從不缺乏奇幻故事,特別是淒美愛情。談到愛情,人們多只記得世紀末轟動全球的戴妃韻事,卻早已忘記湮沉史海的另一段往事。

  一八六一年某個深夜,一位尊貴女士正在臨終丈夫病榻前輕聲誦讀沃爾特.斯各特的歷史小說《山峰上的貝弗利爾》。愛人溘然長眠,女士細心不忘在書籍扉頁上題字:為我親愛的丈夫讀到此書八十一頁的記號處,署名維多利亞。

  在肯辛頓宮東側,與威廉三世銅像相隔不遠,正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莊嚴寶像。這尊大理石坐像由其女路易絲公主設計,展示了女王一八三七年登基加冕時的風采。維多利亞在肯辛頓宮出生長大至十八歲成為女王。她在日記中寫到:「六點鐘,我被母親喚醒,我成為了女王。」她在位長達六十三年七個月,其統治時期號稱維多利亞時代,也是英國成就日不落帝國的光輝歲月。

  但國運昌隆並未成就女王的幸福。與戴安娜遭遇背叛的愛情悲劇不同,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親王的愛情忠貞不渝卻被生死相隔,女王餘生為喪夫之痛折磨,無論什麼場合都只穿黑色袍服,長期歸隱不問國事。所幸這段愛情並未因死亡而枯萎終結,卻如藤蔓般在肯辛頓花園繼續生長。親王生前酷愛園藝,肯辛頓花園北門處的「意大利花園」即是他的遺作。維多利亞在親王逝後反覆修繕此處,至今行走其間,猶見露台、噴泉、石甕、花壇古意盈盈,睡蓮、菖蒲、松露、燈心草點綴其間。特別是花園北面泵房牆上鐫刻兩人名字首字母,讓今人猶為之唏噓不已。

  一八七二年,阿爾伯特紀念碑在肯辛頓花園阿爾伯特紀念路上建成,對面即是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一切都要以親王名字命名,這是女王的最大心願─讓愛人的名字為臣民永記。親王端坐王位的巨型雕像正是他親自籌備首屆萬國博覽會手持錦冊的人生高光時刻。紀念碑雕刻華美,四角為代表歐、亞、非和美洲的大理石雕像。再往上,是代表製造業、商業、農業和工程的雕像。再往上,靠近頂部,是鍍金的天使和美德銅像。碑體基座、中楣遍刻亞里士多德、但丁、莎士比亞、莫扎特等著名畫家、詩人、雕塑家、音樂家和建築師等精美人物一百八十七尊,寓意期盼親王在天國有聖賢相伴,永不孤獨。

  然而女王所願未遂,雖然雕像猶在,遊人絡繹,但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的這段生死之戀早被遺忘。歷史以另一種方式回饋了她的虔誠,她喪夫遁世王權讓位,卻成就了英國社會的狂飆突進,以女王名字命名的時代永載史冊,尤其成為英國人的驕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