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此心安處是吾鄉\楊不秋

時間:2022-09-06 04:24:23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夜景。\作者供圖

  今年是我在香港生活的第十一年。回顧一段或長或短的關係,大概總會心生感嘆:啊!當初可沒想到會這樣……

  追溯我和香港的緣分,要回到一九九七年七月,正是香港回歸祖國的那個夏天。那個暑假,發生了兩件事,難以忘懷:數學考試不及格和參加學校鼓號隊。在我的整個學生時代,這是唯一一次不及格,也是唯一一次有機會參加鼓號隊。很多鼓號隊員不想參加暑假活動,我才有機會作為替補參加慶回歸的活動。如願以償的開心完全蓋過了那張不及格的成績單,讓那個夏天在回憶中不至於太暗淡。

   最近幾年,因為周遭的環境和人事,大家彷彿格外喜歡感嘆人生的變數和不可預知。倒也沒錯。可是,人生幾時可曾預測,生活何時又不在改變?

   二十五年前的數學考試不及格並未妨礙數學是我後來高考的高分科目。而我更想不到在參加慶祝香港回歸活動的多年之後,香港就是我生活的城市,十多餘年還未離開。

   曾經生活過很久的城市,是上海。也幾乎以為一輩子就要一直在上海生活下去。可是,二十多歲的年紀,離開一個地方重新開始,簡單又決然,好像完全不需要理由。而當時我卻也有很多理由:不喜歡上海的嚴寒和酷暑,不喜歡當時的工作,還有我的不甘心和不安心。具體為何不甘又不安,卻從來沒有清晰的答案。記得離開時我對朋友說,我的生活不該如此。可是究竟也說不出應該是怎樣。

   那時朝思暮想的城市其實是北京。紅牆綠瓦,市井胡同,令人嚮往。家裏的書架上,有好幾本講北京的書。幾次搬家精簡,還是捨不得丟。雖然,去北京生活已經成了一個漸行漸遠的念想,而已。

   接下來的故事就沒懸念了。有篤定有意外,一半順利一半坎坷的來到了香港。如今,終於到了不敢輕易放棄、隨時豪邁重啟的年紀。說起十幾年光陰也就像雲煙過眼。偶爾我也恍惚,儼然生活一直在原地,沒有進步;腦海裏卻有許多分明的節點,標記着一路走來的腳印,步履匆匆不停息。

   最近,一位很久沒聯繫的故人,輾轉聯繫到我並相約敘舊。他說自己結婚生子,轉工發福,喬遷新居。他問我是否安好。我說差強人意,原地踏步;搖擺漂浮,好似青萍。他又問,那你感覺如何?我說,算是怡然放鬆,悠然自得。他說,這就是最值得說恭喜的事了。

   最近聽了蘇軾的《定風波》,聽到: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斗膽附會一句:我在嶺南且安好,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世界變化紛紜,內心的安定才是我的定海神針;異鄉成了故鄉,香港也就成了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