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傳統的楓糖節在每年四月,復活節前後,視天氣而定。那時,農人開始採集楓樹液汁製作糖漿,鄉村到處洋溢着楓葉糖漿的淡淡甜味和清香。不少城裏人一家大小趕着去享受田園美妙時刻。
而眼下,踏入九月,這裏已是秋風起矣,樹葉開始凋零,人們卻恍惚仍能聞到陣陣「甜香」。原來,加國將在本月二十日舉行聯邦大選,各政黨要員馬不停蹄奔走全國各地進行競選活動。為吸引選民,慷慨承諾、大手派「糖」幾乎已成為固定模式。
本屆大選按正常時間是在二○二三年舉行,但執政自由黨是少數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受到掣肘。一般認為,自由黨在抗疫中表現受到多數國民認可,所以希望抓緊時機,通過提前大選改變議席狀況,變少數為多數。能否如願?政治風雲詭譎,千變萬化,難以定論。政治遊戲無疑是一場賭博,只看手段和運氣。
我在加拿大生活經年,參與三級政府的選舉投票不知多少次,單聯邦總理就見識了七位(勝出的政黨黨魁就任總理)。執政時間長的十年八年,短的則只有幾個月就執包袱。正因為政壇像走馬燈,剛上位就要考慮爭取連任問題,誰在意為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着想?
難怪每次聯邦大選各黨的競選活動,都離不開「三部曲」:派糖寵絡人心;誇大吹噓自己;抹黑打擊對手。「糖」是有的,但都是到嘴不到喉,或者空口說白話,廣東人說的「得個講字」。像這次大選,大家都知道住房問題是多數國民的心病,超高房價令人喘不過氣,所以各黨都推出繽紛的住房政策,承諾短期內建造大批可負擔房屋,三十萬個單位,五十萬個單位,甚至一百萬個,就像競投一樣,越說越讓人眼花繚亂。錢呢,人力和土地呢?如何規劃?連邊都沾不到。仔細一想,每逢大選他們不也都是這樣煽惑人心嗎?
各黨也信誓旦旦,如果上台,一定會搞好醫療、教育、公共交通這些「老、大、難」問題。一堆甜言,一幅美好圖景,如海市蜃摟,過眼風雲。選舉過後,獲勝者沾沾自喜,忙着犒賞出錢出力的哥們,哪還把民眾放在心中;落敗者酸溜溜,更不用為自己的大話負責。也許,這就是西方競選政治奧妙之處。
加國有四個大的政黨:自由黨、保守黨、新民主黨和魁人政團,除魁人政團只在魁省運作外,其餘都是全國性的。傳統上,自由黨奉行中間偏左政策,保守黨被視為右翼,而新民主黨則聲稱左派。
加拿大歷史上,只有自由黨和保守黨曾經上台執政。由於各黨都有自己的基本盤,政綱和出發點都會以擁躉為基礎。當然,為爭取選票,各黨都吹噓代表全民利益,實際是不可能的。政黨輪流上台,政策偏重自然不同。例如不少環保措施,有的執政時極力提倡,有的剛上台就立馬禁止,讓人無所適從,大大影響了國家長遠發展。
長期生活在海外,看慣了「西洋鏡」,也逐步適應了西方的政治環境。不過,我對政客在大選時口若懸河的闊論已沒多大興趣,反而留意選區候選人平日言行,是否實事實幹。
選舉日,我會一如既往到投票站,投下代表自己權利和義務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