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八月十二日,雲南北移亞洲象群進入墨江縣回到傳統棲息地。/新華社
看完奧運,網友們終於想起:「雲南大象旅行團」到哪裏了?這群活寶在遊蕩了十七個月、行程五百公里之後,終於在八月十二日──「世界大象日」回到原棲息地普洱墨江縣。這一路,牠們從墨江縣─普洱市─玉溪市─紅河州─玉溪市,北上、西遷,途中幾經迂迴,終於奔往家園。這一路,牠們喝過酒,玩村民家的酒缸塞子;牠們逛過街,在峨山縣城集鎮上大搖大擺。餓了有人投餵成堆的玉米香蕉鳳梨、隨便啃農民田裏的甘蔗,渴了到農民的水塘或者隨意擰開人家的水龍頭開懷暢飲,全然不顧牆上「節約用水」的標語提示,熱了有人專門挖池塘供牠們嬉水洗澡,牠們睡覺、玩泥巴、兄弟打鬧的萌態被無人機拍下來引來地球人圍觀……
牠們不知道,十七個月來,人們為大可愛們操碎了心──天上有無人機監控,全天候跟蹤軌跡;地面提前清空道路,疏散轉移人群。雲南省共出動二點五萬多人次、無人機九百七十三架次,投放食物近一百八十噸,疏散轉移群眾十五萬多人次。大象們「闖禍」一千五百多件,所造成的損失全部由國家承擔:保險公司啟動野生動物公共責任險,評估定損五百一十二多萬元,已完成理賠二百一十六多萬元。
牠們更不知道,這一趟出行,圈粉無數,象寶們被偷拍的畫面成了連續劇,主導可愛系、治愈系、科普系。兩隻象寶寶成了我的「心頭好」「線上寵物」, 悄悄幻想抱養一隻,上網一查:哈!小象出生時即可達一百公斤、身高一點八米……養不起養不起。
曾經,亞洲象在我國一度瀕臨滅絕,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野生亞洲象數量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約一百八十頭增至如今三百頭左右(保守估計),種群正在恢復,活動區域持續擴大。
這次「擅自」出行的雲南大象群,成了疫情隔絕下人們單調沉悶中的開心果,也給意識形態壁壘林立的世界增添一道溫馨的風景。維基百科專門新增詞條「二○二一年雲南大象北遷事件」,詞條的備註十分有趣:「此條目體裁可能更適合散文而非列表。請協助將此條目改寫為散文,如果合適。也可以尋求編輯幫助。」
如果我們留意,類似「適合散文」寫作的溫馨情景在當今中國比比皆是:
今年兩會期間,青海省人大代表展示兩幅紅外線相機自動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的荒漠貓和雪豹是生活在祁連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度因環境問題面臨生存危機,如今荒山變綠、風沙減少、河水變清,荒漠貓和雪豹重回家園。
今年六月,湖北漢江流域發現江豚出沒。這是近三十年來該流域首次發現江豚活動。「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上揚的嘴角和溫和的性格,讓牠獲得了「微笑天使」的美譽。
七月,十二頭瓜頭鯨在浙江台州灘塗擱淺,救援人員和群眾冒着攝氏三十多度高溫開展營救,連續數小時泡在泥水裏抱着瓜頭鯨幫着清洗呼吸孔,經十餘小時搶救,當天有九頭瓜頭鯨被救。
因為愛的守護,幾種瀕危動物在中國「喜提降級」──
國寶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千一百一十四隻升至一千八百六十四隻,由瀕危降為易危。不少網友期待人手一隻「滾滾」的美好畫面。自一九六三年中國建立第一批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至今已有六十七個,其中成都繁育研究基地最初只有六隻大熊貓,至今已有二百一十七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大熊貓人工圈養種群。國家還在川甘陝等地劃出「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達二點七萬多平方公里。二○一九年我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國寶們」的萌態讓我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下雨。才知道,四川人民為感謝香港各界對汶川地震的援助,面向香港同胞免費開放熊貓基地,只需出示回鄉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藏羚羊數量只有不足七萬隻,增至約三十餘萬隻,保護級別從瀕危物種降級為近危物種。
「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鳥仙」朱䴉其化石早在六千餘萬年前的始新紀地層發現,曾經廣布東北亞地區。一九八一年全球僅有七隻,現已擴展到五千餘隻,僅中國境內秦嶺地區就有四千四百餘隻,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還有「雪山精靈」滇金絲猴,僅分布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雲嶺高寒山地,從一九九六年約十三群一千多隻增至現在的二十三個種群三千多隻。
從南方到北方,從內陸到海濱,許許多多消失多年的珍禽異獸們正在歸來,背後中國環保故事可喜可歌可泣: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得到完整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大象的奇幻旅行告一段落了。動物的無憂無慮,是對這個地方這裏人們最好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