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柏林漫言/草間彌生展\余逾

時間:2021-06-25 04:24:24來源:大公報

  圖:展場內的大型充氣模型作品。/作者供圖

  「最近有一場草間彌生的展你一定要去看!」朋友是草間彌生的「迷妹」,去日本、荷蘭、美國看了好多場她的作品展。

  「好呀,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

  「從四月底到六月底。」

  「哦,那不着急,找個天氣好的日子去。」

  這場展持續兩個月,想來票應該好買。而且去博物館和展覽都需要做核酸檢測,有陰性證明才能入內,並不是很多人都願意為一場展覽去捅鼻子測試。然而,我忘了,這是柏林。

  在柏林,這樣的頂級藝術家作品展總是一票難求。第一輪票放出來,據說是幾分鐘之內就售罄了。幸好後面還有每周放票時間,周五中午會放出一些後面一周的票,這樣我們才有了票。

  為了這一場難得的展出,女兒還不得不翹了半天課。全家一起去做快速核酸檢測,進門時工作人員反覆核對門票、檢測單和個人證件,都頗費周章。直到我們走入展覽大廳的那一刻,便已經覺得這所有的折騰都是值得的。

  這場草間彌生展在柏林著名的馬丁格羅皮烏斯博物館舉行。與其說是這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展館被草間彌生最有代表性的波點「佔領」,不如說被其間散發的生命力所喚醒。整場展出充分體現了草間彌生對於生命和空間的深刻探討。就像她說的—「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於是,這些思想和思考都表現在了她極具衝擊力的作品中。與她以往的主題展不同的是,這一次更像是一場「人生回顧」。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了草間彌生童年時期的手稿,和她五十年代旅居美國逐漸成名後的作品,以及多個曾經在紐約、阿姆斯特丹和東京的主題展作品。從初涉世事的稚嫩到歷盡周遭的深思熟慮,這些作品忠實地還原了她的人生軌跡。

  同行的德國畫家夫婦耐心地跟幾位小朋友們講解着這位九十二歲老奶奶和他們現在同齡時的手稿,再講她的畫如何在青年時期有了自己的辨識度,然後對比這樣的波點在早期的單一和單純,以及如何演變得逐漸複雜和深刻。

  幾個小朋友聽得似懂非懂。他們這個年紀,還沒有足夠的耐心可以在畫展上停下來思考,但那幾個立體玻璃鏡像作品足以讓他們驚喜萬分。

  展廳裏的人不少,除了「認真看展」的藝術愛好者們,當然還有來「看熱鬧的」和「打卡」的社交媒體上的網絡紅人。主辦方也特別留給了看展的人們「社交媒體打卡時間」,告訴人們主要展區停留時間請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但在大廳和室外展區他們還可以有半個小時的Instagram拍照時間。

  草間彌生展是柏林今年春夏最重要的一個展覽,算是為疫情即將結束的柏林藝術界打開了一個新的篇章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