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去成都旅遊,問我好玩的地方,我推薦了都江堰。回來後,她埋怨說都江堰不好,我疑心她沒去正經地方,便說,都江堰很大,你去魚嘴看了嗎?她說去了,不好看。我無言。其實,這種事我經常遇到,熱心幫人攻略,最終落下埋怨。那麼旅行中,究竟如何定義風景名勝的「好看」?
所謂名勝,包含兩層意思,一指自然的山水、草原、沙漠、森林,包括奇特的地貌、詭異的天文氣象等。另一層是指人文古蹟,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包括歷史文化遺產、遺址,最常見的是建築。作家馬伯庸說:「旅行其實看的就是建築和人之間的故事,如果把這個故事講明白了,建築就不只是建築本身,它應該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此話道破迷津。
我去上海常德公寓,只為在門前看看、走走,常人這麼做可能覺得無聊,但對一個讀書人來說,因為張愛玲曾住在這個公寓,並多次出現在她的文字裏,這裏也發生過一些令人回味的故事,因此它充滿神秘,令人嚮往。還有更多遊客和我一樣,懷着這種動機前來,這就是它和人之間的故事講明白了。儘管它端坐鬧市區,拒人於千裏之外──謝絕遊人入內。許多名人故居、舊居之類,之所以吸引人,也是這個道理。那麼,作為中國古代偉大水利工程的都江堰,如果沒學過歷史,不懂它的科學原理,對它的偉大功績不了解,即便身臨其境,那眼前的魚嘴,也只是一堆浸泡千年的石頭。
自然的名勝,不比建築容易被賦予文化內涵,就往往用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賦神於形。比如,桂林的象鼻山,看上去的確像一頭灰綠色的巨象,屹立在灕江之畔,伸長鼻子痛飲漓水,傳說,這是天國的玉象私奔到此,一飲上癮,不願回家了。遊客明知這說法荒唐,但情願相信、樂於接受。不然,它就只是一堆「象形石」。很多自然風景原本就奇特,吸人眼球,若再賦予一個神話傳說,就又把人心給抓住了。我們看過不少風景,後來印象模糊了,但它所附帶的神話傳說卻深深印在腦海。這也是一種內涵。
也有兩者兼而有之的名勝,泰山就是,泰山既有自然景觀,又有文化古蹟,好比一個天生麗質,又被歷史文化、人文古蹟不吝裝扮的美女。比如,它既有泰山日出、岱頂佛光等天文奇觀,又有數十處古建築群、兩千餘處的碑碣石刻。但有人說,泰山不好看,比某山差遠了,那是不了解泰山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有人說,泰山並不算高,怎麼能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呢?那是不知此話的出處和蘊含的哲理。
我居住的小城,有一條河流狀如湖泊,叫北河。官方數據說,它的面積是西湖的兩倍(好像很多湖泊都愛和西湖比面積)。北河垂柳依依、葦蕩幽幽,大畫舫、小遊艇在水面穿梭,兩岸盡是仿古建築,河心洲上還建了一座嶄新的寺廟,尤其橫跨南北的大橋,是小城人引以為傲的地標。但是,它有故事嗎,比如蘇東坡與蘇堤?沒有。傳說呢,比如斷橋上的白娘子?也沒有。所以它只能是北河,而不是西湖。然而,常有小城人從杭州回來,說西湖不好看,還不如北河。說到這兒,我不能再說了,再說就又繞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