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當代中國鄉村變形記\賴秀俞

時間:2021-02-24 04:25:09來源:大公報

  圖:張東升的報告文學《小村大道:軍埔農民電商之路》。\資料圖片

  在城市爆炸性擴張的虹吸效應之下,大多數傳統的中國農村一直舉步維艱,甚至朝着「空心」、「斷裂」的方向更快地滑落下去。一如梁鴻在《中國在梁莊》中所描畫的:中國現實鄉村和城市文明發生巨大的斷裂,呈現出一幅破敗的鄉村圖景:鄉村秩序的裂變、淪陷的土地和那些「困在田野上的人」。

  然而,一種新的視景正在冉冉升起:收入微薄讓農民紛紛成為創業者。而這種身份轉變是井噴式的。霎時間,農村出現了成百上千位創業者。而這種扎根鄉土的創業,卻是和「去中心化」的互聯網聯繫在一起的。例如在眾多人類學家的田野報告、社會學家的著作、《我和我的家鄉》等電影,以及抖音、快手上的短視頻中,電商的魔力施展它的法術。這個伴隨着移動互聯網興起的事物,讓村民們擁抱來自外部世界海潮一般的供求信息,並把這些信息變成服裝、鞋帽、皮具、電器、玩具和農產品,再通過互聯網傳向世界各地。

  這是一場「正在進行時」的中國鄉村變形記。處於大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全球一體化、信息全覆蓋的時代,讓農民抓住了急速到來的機遇──搭上互聯網的便車,開展電商經濟。正如我們在張東升的《小村大道:軍埔農民電商之路》中所看到的,鄉村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之旅。作者以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入系統的思考,從軍埔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入手,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淘寶村從湧現、成長到發展壯大的全景畫卷。從一個村見千萬村,其他許多淘寶村彷彿都能在這裏找到它們的影子。「三農」學者魏延安曾對此評論道:「長久以來,我們始終把眼光聚焦在電商本身,我們研究產品,研究市場,研究技術,但是最最根本的東西──對人性的研究不夠。即使有研究農村電商人才的,卻也是從電商的角度出發,將之作為電商的核心,而非人才本身。近年來,農村社會日益受到認可,就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單一的農村經濟學並不能解決『三農』問題,在『三農』背後隱藏着更重要的東西──鄉土社會及與之關聯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

  顯然,這呈現出一種觀念的轉變。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在其一九四四年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引言中曾指出:「在長遠,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在短期,我們就是自己所創造觀念的俘虜。」哈耶克認為,觀念創造和改變歷史,社會進程只能因觀念的改變而改變:「我相信,從長遠看,人類的事務是受思想力量指引的。正是這種信念使我對這類思考給予高度重視,儘管這些思考對眼前的事態所能產生的影響不大。」哈耶克在一九六○年出版的《自由憲章》中還特別指出:「長遠而言,是觀念、因而也是傳播新觀念的人主宰着歷史發展進程。這一信念一直是自由主義信條的基本內容。」休謨(David Hume)也有類似觀點。他認為:「雖說人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利益的支配,但即使是利益本身乃至所有的人類事務,實際上還須受到觀念或意見的完全支配。」

  無獨有偶,一九九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North)在二○○五年出版的《理解經濟變遷過程》一書中,也強調人們文化信念和認知在人類社會制度變遷中的作用。就業與增長理論全球權威學者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S.Phelps)在其著作《大繁榮》中也提出:中國將開啟從貿易商向創新者、從商業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軌。現代經濟體的優勢在於,它們的體制結構能夠很好地推動和實現大眾參與的創新。大多數創新並不是亨利.福特類型的孤獨的夢想家所帶來的,而是由千百萬普通人共同推動。參與創造、探索和迎接挑戰等現代價值觀點燃了實現廣泛的自主創新所必需的草根經濟活力。他們有自由的權利去構思、開發和推廣新產品與新工藝,或對現狀進行改進。

  正是這種大眾參與的創新帶來了庶民的繁榮興盛──物質條件的改善加上廣義的「美好生活」。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趨勢:在今天的中國,鄉村傳統經濟正在快速轉型。農民不再種地了,而是在點鼠標;不再操心土地的收入能否養活老小,而是擔心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如何完成。新時代的鄉村告別了農業,甚至也跨越了工業,邁進了流行的互聯網浪潮。並且,這一場鄉村變形記是邊緣革命。它不僅正在改變鄉村,也必將反過來影響和改變城市,影響和改變我們對新媒體與城市建設的認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