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什錦/招牌大字\陳德錦

時間:2021-02-19 04:25:11來源:大公報

  圖:一九六○年澳門新馬路上的國慶牌樓。\李玉田攝

  還記得那年做暑期作業,要寫毛筆大楷二十頁,文字自定。但所有字帖都臨摹過,忽發奇想,可否摹寫大街店舖的招牌字?想到就做,揮筆把什麼「堂」什麼「號」寫了兩頁,卻又想到老師對招牌字從不品評,也許就是不鼓勵模仿,馬上把這兩頁撕去,重新再臨安全系數較高的「顏筋柳骨」。

  大街,就是著名的營地大街。打油、抓藥、做衫、買麵包,在這裏一應俱全。抬頭看那些招牌字,或金漆,或木雕,或灰塑,天天見日日看,早已印在心版上,即使沒有字帖,心中也能摹想。

  澳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商業活動集中在大街和新馬路一帶,店舖的招牌字以楷書為主,字體趨近顏真卿,圓渾穩重,氣派殷實,同香港當年流行趙之謙北魏體只務寬闊不同。至於東主請得文人雅士題字,或置匾於店內,或榜書於門楣,幾番春秋,代代沿用,依然光彩奪目,也並非罕見。

  招牌字體筆畫務求圓闊,是盡空間之所能,極視覺之可觀。這年代,文字媒介滋長,人人手邊不離書報,近視者日多,恐離遠不見。幸澳門仍是小鎮風情,東主不致以招牌的大小雅俗自高品位,各行各業仍能融洽共處。

  大字招牌,聽說多由木橋街、新埗頭街一帶少數寫字匠營造的。這我沒考究,但在澳門能寫一手好字的人,雖也不多。既然寫招牌字的不多,所寫的字體又一致,就難免雷同。話說有三四間相鄰的店舖,店名各有「興」、「同」、「貨」等字,卻找來同一個寫字匠,寫出字體相近的招牌。不用說,這幾個招牌的視覺反差很小,吸引力也減少。

  有見澳門的招牌字最近再受注目,可喜之餘,只感到再過些時日,恐亦無人能摹寫。至於其文化意蘊,更非逛街購物者所關懷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