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維港紅帆/厲 放

時間:2020-07-14 04:24:16來源:大公報

  圖:「鴨靈號」是傳統的三帆中式帆船/資料圖片

  多年前,從我寫字樓的辦公室望去,窗外波光粼粼的維多利亞港,漁輪、渡輪、客輪、豪華郵輪,徑向往來。豁然,一艘「紅帆船」悠然飄來,木製的船體和火紅的帆布為碧海藍天的維港增添了一抹濃烈熱情而又古樸浪漫的氣息。

  昔日之香港,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港。維港曾經常有打魚謀生的帆船航行,攜帶着大海的魚腥。但時至今天,維港兩岸,高樓林立,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所有國際大都市的璀璨,東方明珠皆一應俱全。這隻古董般的中式帆船游弋期間,恰似香港百年變遷的小小註釋。

  她是「鴨靈號」─一艘有六十多年歷史的木製觀光船,亦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原裝中式三帆帆船。

  何為中國帆船?她是中國獨創的帆船類型,相傳於公元前二百年的漢朝已經存在。中國帆船於十五至十七世紀中,大量出現於中國近海。其間明朝特使鄭和的船隊,亦是經過改良此類船隻,遍遊東亞、南亞,遠達非洲。後來經過採納西方造船技術和船體設計,改良及演變後,至二十世紀初仍然活躍於中國近海,多用來貿易及運載。

  「鴨靈號」起源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傳統的三帆中式帆船,總重五十噸、長度為十七米,船身形狀遠望像一隻鴨子,當時船主希望賦予船一個靈魂,因此取名為「鴨靈」。

  船帆分為頭帆、主帆和尾帆。其中頭帆和尾帆都可由一名船員用人手拉繩升帆,但位於船中心、重達一千公斤的主帆則至少需要三名船員在船頭位置合力使用傳統木造手攪式滾輪才可拉起。

  風帆的構造為帆布和大理竹,傳統漁船式作業的風帆染料顏色多以棗紅色為主,對漁民寓意吉祥。「鴨靈號」整體都是以梢木和柚木為原材料,特別是支撐主帆的木柱淨高八米,是工匠以原木製成,極為珍貴。有別於現在的西式船隻駕駛室位於中間或船頭,「鴨靈號」船長的駕駛室位於尾部的高處位置,因為這種舊式漁船的船長需要觀察風吹動風帆的方向作出調整,留意所有船員的活動並給予工作指示,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鴨靈號」曾是漁民的謀生工具。她在澳門的船廠建造並作為漁船,在香港海域、珠江口甚至海南一帶捕撈蝦和蟹等。但進入二十世紀末,香港漁業日漸式微,經濟邁向工業化和商業化,打魚為生無以為繼。自然,這種舊式漁船與日漸少。

  直到一九八五年,法國人Pierric Couderc買了「鴨靈號」。他花了近三年的時間來恢復「鴨靈號」原來的經典面貌,及後,一家英國公司於二○○五年購買了「鴨靈號」,並進行維修保養和加設引擎驅動,用作維港觀光遊覽。

  二○一四年,因船主移居海外,「鴨靈號」缺乏打理和維修,最終沉沒於香港島南端的香港仔海底長達三個多月。二○一五年,一位香港人從本地漁民口中得知「鴨靈號」沉船的消息後覺得極為可惜,希望可以拯救這條船,讓「鴨靈號」重新航行於香港海域。於是在得知舊船主無意繼續經營此船後,「鴨靈號」獲得轉讓,並煥發新生。

  今日,「鴨靈號」是香港的十大旅遊景點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帆船之一,是香港昔日作為漁港的代表性象徵,還被製成明信片,廣為流傳。

  不知在高樓此起彼伏,華燈璀璨的維港,看到這艘古董船鼓滿的紅帆,你是否感覺穿越到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維多利亞港,要知道一百五十年前縱橫香港水域的就是這種典型的中式帆船。對她,難免生發出一番感慨和詩情。

  二○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上蒼似乎有意要為這個四年一次的日子留下些什麼。這一日,香港碧空萬里,海面千舟競帆。我舉目四望,海天一色處,點點白帆影,豁然一葉棗紅,躍然水面。好一幅維港千帆氣象,百舸爭流,爭相奮進,唯有一隻紅帆高懸的木船,緩緩而進,自信從容,優雅地飄浮在藍天之下,似乎在向世人昭示這是她一百五十年來馳騁的海域,又似乎在為璀璨的東方明珠增添濃烈又古樸的一筆。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四年之後,可否再見?」

  「會,一定會。天佑香港。」身邊的香港朋友立刻說。

  「對,天佑香港。」我相信。

  那紅帆木船,正是「鴨靈號」。我亦相信,她會無畏東西南北風,無畏風雲莫測,一如既往,處事不驚,在海天之間、在風和日麗的維港、在風高浪急的水域,繼續她的傳奇,那個屬於她的香港故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