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年味從未走遠\劉世河

時間:2020-01-29 04:24:00來源:大公報

  遠離故鄉久,近年情更濃,儘管已有十幾年未曾回故鄉過年了,但每到這個時節,心底的那份思念便會油然而生。

  無論是身在家中,還是客居他鄉,抑或假日堅守在崗位上,此時此刻很多人的腦海裏可能都是自己童年時代的春節──嶄新的衣裳,黏牙的糖瓜,大塊的燉肉,甜甜的年糕,喜慶的春聯,當然,更少不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現如今由於「禁放」令的出台,很多城市已經不能在「爆竹聲中一歲除」了。為此有人可能會生出些許遺憾與感傷來,總覺得燃放爆竹和煙花,是傳統文化習俗,是春節的一大符號,沒了煙花爆竹就少了年味。

  禁放或限放煙花爆竹,就少了年味兒?就是對傳統習俗文化的衝擊?其實非也。年俗文化有其產生的時代背景,隨着時代發展,年俗文化也得有所改變。有些元素退出或淡化,有些元素參與進來,是很正常的。眼下,春節及其風俗雖已漸漸質變成一種文化,然而,我們卻並沒有真正從文化的高度來享受它,更尚未能夠創造出被大眾普遍認可的更有魅力的新習俗來,所以才會發出「現在年味越來越淡」的感嘆。

  年味並不只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我有一同事就常常感慨:過去沒錢,年味倒是很濃,如今錢多了,年味卻變淡了。我對他說,其實年味的濃淡和物質條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舊時農曆年底要結清一年的帳目,欠租借債的窮人把這一段時間看成是難以度過的關口,所以也把年底叫作年關。但在我們老家有一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只要你年三十貼上春聯後,要帳的就不能再上門了,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也是對「年」最起碼的尊重。可見「年」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當今人們過年不愁沒錢花了,有人卻開始互相攀比。而這一比,就把人心與人心之間的距離拉遠了,心遠了,年味似乎也就淡了。

  還有人說,如今年味變淡,手機也難脫干係。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大家不是忙着拍照發朋友圈,就是忙着低頭刷屏,那不是手機的錯。這年味哪也沒去,只是時代的發展讓它悄悄改變了舊模樣。

  車站上不再有排隊購票的「長龍」,那是網上購票的多了;火車上不再那麼擁擠,那是因為高鐵多了,自駕回家過年的人多了;煙花爆竹放的少了,那是因為人們的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增強了。年味只是悄無聲息地轉換成了另一種形式,而年的情結就像一棵樹早已深深扎根在我們心裏,從未變淡,更從未走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