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春節回家/姚文冬

時間:2020-01-21 04:24:07來源:大公報

  圖:回家過年/資料圖片

  時下,流行旅行過年,一位朋友向我推薦西安,理由是,西安年味最濃。在年味越來越淡的嘆息中,一個年味濃的城市,足夠誘惑吧?我卻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年味具有家鄉屬性,這是它的本質,在異鄉如何感受年味?

  所謂年味,是指中國人過春節時的生活習俗、文化氛圍的集合。在南方一些地區,春節有舞龍、耍獅的習俗,的確很喜慶,也有文化品位,但無法感染我,若是看到扭大秧歌的,耳邊響起嗩吶聲,年味便瞬間鑽進了每一個毛孔,如同一個東北人過年時習慣了喜氣洋洋的二人轉。但南方人不一定。據說,春晚東北小品演員的表演,在南方的收視率並不高。這是年味的習俗區別。從氣候上也能甄別。北方的年,置身於冰天雪地,是低溫的節日。唯有寒冷,更能感受年的暖意。有人去海南過春節,是奔着熱帶氣候去的,是想給冬天的生活嵌入一個夏季夢,並不是去感受年味的。對一個北方人來說,難以想像,在酷熱的夏天能找到過年的感覺。

  無論習俗、氣候,都與地域有關,所以我說年味具有家鄉屬性。但主要還是心情上的家鄉屬性。不能回家過年,會是何種心情?唐代詩人劉長卿《新年作》詩云:「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新年之際,思念家鄉的心情更加迫切。「每逢佳節倍思親」,古人早有體驗,今人無所改變。君不見,春運大潮中,數以億計的人潮水般返鄉?

  我去過西安,但不是在春節。我迷戀西安的歷史感,但說年味濃,也只能是當地人體會更深吧。也曾從網上看過西安年味的報道,的確豐富多彩,但感覺那只是一些漢唐符號的集合與文化表象的展示,或者說是一種旅遊的噱頭。外地人去,恐怕只能是看熱鬧。

  自從我離家在外,每逢春節,都要回到生養我的故鄉小鎮。儘管這些年,城裏的環境越來越好,反襯着家鄉的條件越來越差,父母的家冷、狹、陋,但是,只有看到父親在灶屋忙碌、母親迎我們時露出慈祥和藹的微笑,才真切地感受到年來了。父親做的每一道菜,恐怕都比不上我去過的酒店,但有一種味道,是酒店沒有的,那就是年裏親情味。除夕的早晨,父親開始備菜,每年,我都能看到一隻碗裏泡着黃花菜,另一隻碗裏泡着木耳,這都是我從小就愛吃的,但從未說過,父親也從未問過。這種默契的父愛,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

  去年春節,因未來的兒媳第一次到我家過年,我把父母接到了城裏,我親自下廚操持年夜飯,已經夠豐盛了,但不忘讓父親帶來一碗他在臘月二十九燉的肉。樓房裏的小鍋小灶,燉不出那麼香的豬肉。雖說未能回家過年,但這碗肉到了,年味也就跟着來了。

  據一份報告顯示,現在十個年輕人裏,就有一個不在父母身邊工作的。相信每個在外的游子,過年時都能聽到父母的一聲叩問:「你什麼時候到家呀?」話裏殷切的期盼和不易察覺的謙卑,藏着父輩改不掉的文化傳統、表達習慣,飽含父輩不善表達的愛意。我酷愛旅行,但從不在春節遠遊,難以想像,我若不回家過年,父母雖不會抱怨,但心裏該有怎樣的失落和悲涼。要知道,年在一個人的生命裏有「定量」的,父母手裏握着的,已經不多了。

  我並不反對新事物。旅行過年,可能會成為一種時尚,然後融入未來的文化傳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種年味,就像春晚。春晚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吧,它雖不具家鄉屬性,但我們每重溫一個小品、聽到一首因春晚而流行起來的歌曲,心中便悠悠浮現一家人團圓的溫馨畫面。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新事物,來補充、更新日趨減淡的年味,但回家過年,是無法取代的主題。我覺得,回家過年,是最高級的旅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