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思/小故事裏的道理/江河水

時間:2020-01-09 04:24:10來源:大公報

  魏晉南北朝時代,劉義慶與門人編撰了《世說新語》,書寫的是東漢到東晉期間的名人軼事,除了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生活狀況之外,更留給世人對世事的思考。

  日前看到其中一篇,題為《王子猷雪夜訪戴》,原文如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子猷在大雪之夜一覺醒來,看到四下白茫茫的一片,喝了點酒之後,起來邊徘徊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句,突然間想起好友戴安道,便乘着夜色坐小艇前往戴安道居住的所在,但晨早抵達戴安道的門前,沒有敲門進去,就乘坐小舟折返了。有人問他既然都到了朋友家門前面了,為何返回?他回答說,他是乘興而前往,到了門前便感覺興盡了,何須見面?

  這是收錄在《世說新語》的「任誕」篇裏的小故事,所謂任誕,應該是指行為任性而且怪誕。王子猷率性而為的行徑,確實有點怪異,因為一心想訪友,而且是在雪夜乘舟而往,怎麼到了門前而不見面?

  其實想想,這樣的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偶而也會發生嗎?比如和幾個朋友把酒言歡時,不是有人突然離座而去嗎?也就是說,離座而去的人,是乘興而來,但喝到中途便覺興盡,所以就一聲不哼地離席而去了。我們去遊山玩水的時候,有時不是也會覺得不一定非要到達前往的目的地,只要欣賞過途中的美景就已覺心滿意足了,就已盡興了,折返又何妨?

  王子猷的父親是王羲之,他的性格之所以透着任性和行為的怪誕,是否有着父親的遺傳?比如王羲之為了他喜愛的鵝,曾經到訪一個農村人家,那農村婦人以為他喜歡吃鵝,結果到達時把鵝烹調成美食,讓他乘興而至,敗興而返。但為了得到一間道觀養的鵝,道士提出要他抄寫《道德經》來換取,他答應了,抄寫完畢,牽鵝而回,名副其實是乘興而至,興盡而返。

  鄉村地區,不是有很多鵝嗎?為何特別鍾情於村婦養的和道觀養的?這應該也是性格上的荒誕之處吧?

  《王子猷雪夜訪戴》的小故事,顯示的道理,應該是寫出人生的荒謬,一如現代文學和戲劇裏常常出現不合邏輯的行為,才會令故事和劇情得以發展,如果事事都合乎情理的邏輯,精彩的故事在文學和戲劇裏就不會出現了。特別是看英國人拍的連續劇,情節幾乎都有超乎常理之處,但卻能反映人性的陰暗和光明面貌。或許,人類如果沒有一時衝動的荒謬行為,世間感人的故事作品,就少了很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