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閑話煙雨\王昭君遠嫁\白頭翁

時間:2019-12-25 04:24:06來源:大公報

  漢元帝時,公元前三十三年,「和親」出了一位青史留名的王昭君,昭君出塞從郭沫若起大唱讚歌、頌歌、歡歌,以後加封、加譽愈烈,至有讚王昭君忠君愛國,民族和睦的偉大使者。據史記載,王昭君的確是自己選擇遠嫁,原因也很簡單,並未有那麼偉大。王昭君,原名王嬙,湖北秭歸香溪人,十六歲選入漢宮,十九歲嫁蒙古匈奴單于。

  實事求是地說,王嬙的這種人生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她在漢宮三年,對漢宮中的腐敗和黑暗了解得一清二楚,對漢元帝的「帝德」也有體會,三年不得見皇帝,十九歲對於當時在後宮的成千上萬名宮女來說,已然是大姑娘、老姑娘矣,再過三年,又過三年又如何?終老後宮,漢宮亦有「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漢王朝男封侯女封君,她一個江南農家女孩被冊封為王昭君,漢王朝待她不薄,封君稱「昭」,嫁妝富貴,成為天朝公主,那應該是王嬙一生最為光彩照人之時,但和親的婚姻幾乎無幸福可言。

  王昭君的出嫁路整整走了十個多月,比當年劉細君遠嫁要早到三個月,但那「萬里長征」再苦,也比到了呼韓邪單于的大帳篷要好。

  絕沒有像後人歌頌的那麼多歡歌笑語,恩恩愛愛,更沒有卿卿我我,詩情畫意;她一個匈奴字不識,一句匈奴話不懂,一個匈奴習俗不通,甚至連生活中最起碼的吃喝拉撒幾乎不能自我,終日愁苦,以淚洗面。王昭君的苦日子還在後頭。似乎沒有記載那位甘於給漢元帝稱婿的匈奴單于多大歲數,只有記載說這位姑爺和其老丈人漢元帝年齡相當,應該是四十多歲,但王昭君在匈奴大帳中的日子,和西漢遠嫁烏孫國王的劉細君基本無異,當她還沒適應那完全陌生的生活、習俗、語言、環境時,呼韓邪大單于就一命嗚呼。匈奴當時並沒有像我們後世那麼恭敬王昭君,那麼高地評價王昭君出塞,並沒有封她做單于的閼氏,而單于妻妾成群,王昭君出嫁時漢元帝陪嫁的使女侍女,也早被呼韓邪分光賞光,孤零零的王昭君一個人生活在完全陌生的人群中,什麼都不通,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習慣。而恰恰在這時,她嫁過來兩年後,呼韓邪病死了。按照匈奴的習俗,呼韓邪的長子不但要繼承他的單于王位,而且還要「繼承」他父親的妻妾,除閼氏外都要統統被兒子接受,「繼承」下來。這種婚姻制度王昭君無論如何不能忍受,這種亂倫的婚姻要天打五雷劈的,何況她已經與呼韓邪生有一子。於是王昭君急書漢成帝,要求返回故鄉。據說其書寫得極悲、極苦、極動人,石頭也會掉淚。但漢成帝的答覆冷酷而無情,當然也出於無奈,敕令其從胡俗。

  嫁完老子再嫁兒子。王昭君可謂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想那時那刻她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她是遺恨終生、遺恨終生。

(「悲莫悲兮,和親婚姻」之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