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海道原野\資料圖片
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大,自然資源匱乏,但是乘車在北海道的鄉野走一遭,視野卻是遼闊原始,大有未曾開發的感覺。北海道有別於日本的本島。
北海道的農地規劃得令人欣喜,從札幌機場到酒店兩個小時的車程,不時看見原野上的農作物栽種與景觀布局相結合,色彩搭配得有序而大方,美如畫作。那種有序,有如規劃者為了獲得你的喜歡,煞費心機設計出來的。把原野當畫板,把不同色彩的農作物種子當顏料,農民自己當畫家,一番栽種之後,一幅幅有規則的畫面便出現在原野。
畫面很大,有的幾百米之後不見盡頭,公路轉一個彎向另一個方向延伸,畫面離開視線,何處是盡頭也不得而知。近處一片深綠色的小麥地,後面來一彎淺綠色的油菜地,再後面又是深綠的小麥地,再後面又是淺綠的油菜地。深深淺淺地交錯,甚是好看,比較阡陌縱橫的小面積栽種,那是另一道風景。
道上的農民做事認真,從種植到加工再到烹飪,道道工序不含糊。北海道出產的食物貴是貴一點,但是買到手的基本上不浪費,蔬菜連老葉子也一起烹來吃。新鮮的蔬菜瓜果,滴幾滴橄欖油,抖一點鹽巴,拌一拌即成一道營養爽口、原汁原味的菜餚。味噌用大豆製成,雖然是調味品,但是由大豆、米、食鹽和酒製作而成,吃了不感到口渴。
原野上地廣人稀,前不見車輛過來,後沒有快車趕超。北海道的大山不多,山勢也不怎麼峻峭,但綠野就是綠野,雪山就是雪山,風物景色是原貌,人與大自然互相尊重,和諧相處。珍惜資源,善待生活環境,對公共財產呵護有加,北海道人用這樣的方式去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一路上偶爾看見民居。日本的民居建築南北有別,北方的建築敦實,大大方方的,以洋式為主,和式為輔。南方的民居建築則小巧玲瓏,以和式為主,洋式為輔。把房舍設計得精緻可愛,把環境維持得整潔舒適,他們好像都做得到。即便在偏僻的、遊客不至的鄉下也一絲不苟,令到來的異地遊客看了眼饞。房屋是慢慢地修建,建一棟是一棟,建成之後可用一兩百年,就算舊了老了,也是文化的沉澱,或者被保護起來,或者被繼續使用,這一點倒是很像歐美。
路過一個「和式」富人別墅區,白牆、青窗、灰瓦的房舍被厚重的藤條、樹籬、花草遮掩着,加上四周的喬木,給人一個印象──封閉。封閉是日本島國意識的體現,日本在政治體制上吸取西方,文化信仰方面學習中國,他們的「和風」、「和服」、「和式」是我們唐朝祖先的再現,用紙牆間隔室內的房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有中國盛唐建築的影子。封閉也是亞洲不少國家的民居特點,包括中國民居,我們的影壁和照壁以及客家人的屋圍,遮攔功能或者說封閉功能都極好,完全不同於歐美民居敞開式的庭院,四周種草坪,沒遮沒掩的,最多點綴兩棵果樹,主人歸來時,遠遠就看見家的輪廓和溫馨的燈光。
鄉野的植被或是蘑菇狀的矮松,或是不成棟樑的樹木。北海道雖然是日本農林牧漁的重要基地,我們一路走來卻沒有看見什麼像樣的大樹,後來幾天也不曾看見,樹幹稍大一點的不過碗來粗細罷了。他們有大樹嗎?我曾經這樣想過。據日本林業官方網站介紹,直到上世紀末,日本才開始大力發展人工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