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隨筆/書院仔變身粵曲天王/張茅

時間:2019-10-05 04:24:02來源:大公報

  圖:《大傻出城》劇照

  像我這一輩人,娛樂享受也算多姿多彩,經歷了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五十年代聽收音機即場轉播大老倌的粵劇,芳艷芬、紅線女、馬師曾、新馬仔、薛覺先、何非凡、梁醒波;六十年代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余麗珍;八十年代李隆基一派的粵語流行曲,電視劇主題曲的歌手仙杜拉、葉麗儀、羅文、甄妮;西洋歌曲五十年代的爵士音樂,六十年代的貓王皮禮士利,七十年代的英國披頭四,九十年代的米高積遜……俗語說「聽夠賺夠」,對如今樂壇評評比比,不在乎了。

  五十年代有一位何大傻,記不清有否聽過他的粵語時代曲,最近從聖保羅英文書院的一本刊物,發現了幾被遺忘的何大傻,形象乾乾淨淨,一直以傻氣及諧趣娛樂觀眾。該校刊竟用了不少篇幅介紹他生平,文中還說明他是一九一一年聖保羅學生。

  何大傻是書院仔學做大戲成名的其中一人,「胡不歸之慰妻」的薛覺先、「食碗面反碗底」金句的吳楚帆、廣東音樂「四大天王」之一的錢廣仁,都是聖保羅書院仔。那年代書院仔吃香,棄洋而用中,還是用於老古董的粵劇和廣東音樂,使人感覺事情有趣而不可思議。

  神奇是,他們都成名了,走紅了。

  何大傻作曲、唱曲皆冠名「大傻」,《大傻賣豬》、《大傻占卜》……怎看出一點番書仔的身份。他灌錄唱片,成為紅歌星,再而拍電影,首部片名《夜半鎗聲》,最後一部《璇宮艷史》(五十年代),多數還是稱為大傻,如《大傻出城》、《大傻偷雞》……由此獲得「諧星」稱號。「大傻」一出掛牌,成為粵語電影賣座的保證。

  大傻傻嗎?不傻,他原名何福如,福到人間。這番書仔是廣東三水縣才子,父親何逸仙在三藩市謀生,十歲他由姐姐帶來香港,一九一一年入讀聖保羅英文書院,在學校他表情多多,動作滑稽,同學叫他大傻,畢業後走出社會做事他順應將自稱何大傻,往後成名也許得同學冠名之助吧。

  何大傻有音樂天分,在廣東音樂方面被譽為「四大天王」,其他三王是星級的呂文成、尹自重和錢廣仁。何大傻踏入音樂之路的第一步是隨同學錢廣仁、何柳堂習琵琶、揚琴、結他。

  二十歲出頭何大傻踏上樂壇的另一步,追隨成名的呂文成、尹自重到上海巡迴演出,有機會踏足上海灘。料不到上海人對他們的演出十分狂熱,對廣東音樂着了迷,何大傻、呂文成等成為報紙上的新聞人物。其時全國幾家著名唱片公司「新月」、「百代」、「和聲」均在上海,立即羅致他們灌製一批粵曲唱片,不止在上海推銷,還發行到海外華埠。何大傻開始他一段較長的音樂職業生涯,與呂文成等人在國內外巡迴演出,因為何大傻及呂文成的緣故,廣東音樂在全國各省及海外華埠揚名。

  何大傻在事業上升期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他將夏威夷木製結他改造成廣東化,變為傳統彈撥樂器小三弦式的三線結他,並由木質改作銀質和弦線,使美式結他適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的樂器,廣東音樂因此更豐富。這件事影響深遠,廣東樂器至今仍採用經他改造的結他。大傻在校時玩結他,玩西洋音樂,熟悉多種西洋樂器,從中獲得啟發。改革結他之外,他又在唱腔方面搞新意,為自己找到與別不同的演唱方法,這種唱腔被觀眾稱為「何腔」或「何大傻腔」。

  香港五六十年代的電台音樂節目,扭開便聽到廣東音樂,當中聽到何大傻寫的廣東音樂《孔雀開屏》、《花間蝶》、《春光好》等二十多首。此外,他創作一批粵曲如《多多福》、《金山橙》、《愛國棄戀妻》等,有些小曲灌製唱片,由鬼馬歌王鄭君綿唱。他寫的樂曲,嘗試融入西洋技法,與廣東音樂常用的高調、自然轉調的方式進行創作,曲體結構、調性、調式在傳統上革新,《孔雀開屏》、《花間蝶》是這一類創意作品。

  何大傻從電影配曲再踏足電影,製片兼演出,他參演的影片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何老大》、《八百壯士》、《琵琶行》、《金屋藏嬌》、《錢作怪》等逾百部,以趣劇形式表達,描寫社會低層苦樂。因此擁有一群基層觀眾捧場。

  本港一些歷史悠久的華人社團中,鐘聲慈善社至今仍十分活躍,當年由何大傻、陳紹棠、李善卿等人創辦,何大傻愛游泳,鐘聲慈善社遂在士美菲道西環尾海邊建鐘聲泳棚,與金銀貿易場泳棚為鄰,加上筲箕灣的南華會泳棚,港島有三大海邊泳棚,市民可購票入,何大傻還組織「伶星泳隊」,成員包括當紅藝人羅品超、馮應湘、陸飛鴻、文壽祺等,筆者青少年時曾在鐘聲泳棚游冬泳。

  書院仔何大傻砥礪而成音樂家、歌手、演員、詞人、慈善家,大傻不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