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這天地萬物中,胸懷最博大的就應該是月亮了。世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盡可以對着它傾倒,而它則照單全收,絕不會厚此薄彼。高興了你可以「舉杯邀明月」;傷心時又可以「夜深明月卷簾愁」;思鄉了「疑是地上霜」;落魄時則又「夜吟應覺月光寒」。而這種博大恰恰暗合了世間父母對兒女的那種無限包容之心。
兒時過中秋,儘管家裏日子拮据,但母親無論如何都會讓我們姐弟幾個吃上一回月餅的。只是月餅要分着吃,一個月餅掰成幾份,由母親親手分發。那時候儘管從未有口福一口氣享用過一個完整的月餅,可幸福感卻是滿滿的,一小塊月餅便足以撐起整個童年的快樂。
之所以分着吃月餅,我一直都以為是彼時僧多粥少的緣故,可後來家裏條件好些以後,母親卻還是照樣給我們姐弟幾個分着吃,尤其是敬拜過月亮的那個月餅。我不解,有一次就忍不住問了母親,母親這才對我說:「這中秋節的月餅不同於往常,它是有靈光的,一定要吃得圓滿才行。一個月餅,娘分給你們吃,是分也是合,雖然你們一人只分到一小塊,但母子連心呀,所以在娘心裏就又合成了一個完整的月餅。」
那一刻,我恍然明白,原來這世上亙古不變的除了天上的那輪中秋月,還有母親愛兒女的那顆心。「一個月餅分開吃,是分也是合。」這也是我迄今為止聽到過對「圓滿」最生動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