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話煙雨\尋找那遙遠的酒香\白頭翁

時間:2019-06-10 07:41:07來源:大公報

  峰迴路轉,北宋的酒文化別開一章。

  宋朝文人喝酒不一樣,要麼憂國憂民,憂君憂臣,憂天憂地,喝得熱血沸騰,慷慨激昂;要麼醉卧花叢,花酒也醉人,擁紅偎翠,淺斟低唱,青樓妓館,醉他個一塌糊塗。

  北宋的酒文化徹底鬆綁,徹底世俗化、平民化、大眾化。

  北宋年間,下級官吏、賭徒、商販、漁夫、獵戶、捕快、青皮、無賴、員外、地主、閒人、軍漢、獄卒、聽差、衙役等喝酒都是論碗,喝酒的方式都是仰脖直灌,喝好的標準是醉得地動天搖,爹娘不認,或者乾脆醉卧當街。

  北宋期間民間喝酒皆武喝,赤裸裸地灌,直喝得渾身上下熱燥上來,扯去布衫,露出一身疙瘩肉。

  施耐庵一定能喝,一定能喝大酒。和曹雪芹不同,曹雪芹喝酒是溫酒細細喝,一口一口抿,像《紅樓夢》中那種喝法,就是那個有名的惡棍流氓薛蟠,也是一杯一杯、一口一口渴,皆未失大雅。而施耐庵筆下的卻是醉打蔣門神,醉打宋公明。

  武松打虎幾乎家喻戶曉。那武松徒手打死「吊睛白額大蟲」堪稱英雄,武二郎的酒量也好生了得。在那間「三碗不過崗」的酒館中,武松把滿滿篩上的一碗酒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我研究既然是滿滿一碗酒,即使是再淺再小的碗,也應該能盛至少半斤酒,少了就是半碗酒,再少了就是一碗底酒。飲酒者皆懂得飲酒的規矩,斟酒要滿,飲酒自量。這酒行的規矩至今未變。武松一連喝了十八碗。十八碗酒保守一些說也得有六斤半左右,而且這種「土造酒」讓武松這種酒徒喝頭一碗便大叫「好生有氣力!」我估計它的酒精含量不會低於三十八度。喝完之後竟然「手提哨棒就走」。武松這漢子到底能喝多少酒?再看武松醉打蔣門神,神在「無三不過望」,但見一個酒旗便要擺開酒肉,連喝三碗酒。我估計,北宋那個時代白酒的發酵釀造技術已絕非曹操東漢末年和竹林七賢的西晉時期可比。

  中國的酒文化還體現在戲文化中,文化的交融無隔閡。

  中國國粹京劇舞台上,你就是喝漏天喝塌地,桌上也就擺着一個酒壺兩隻酒杯。《貴妃醉酒》貴妃喝得飛神溢彩,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心猿意馬,如醉如痴,方知醉人出百醜是錯誤的。美人之醉,醉後方美。醉後百姿百態,一舉一動,皆是美,美在醉中,醉中之美才是美輪美奐。方知仙女下凡非幻影,貴妃醉酒也。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梅蘭芳上海演出《貴妃醉酒》戲唱得如何?當時一位上海文藝專欄記者寫道,梅先生的戲《貴妃醉酒》在上海首演如何不用進劇院去聽,只需散場時站在劇院門口看,你看那些戲迷從劇院出來,個個都如醉酒的貴妃,走路皆飄飄然矣!

  有專家各用一個字總結京戲四大名旦的風格:梅蘭芳的「樣」,程硯秋的「唱」,荀慧生的「棒」,尚小雲的「浪」。其實四大名旦喝酒亦不同,梅蘭芳的「抿」,程硯秋的「飲」,荀慧生的「端」,尚小雲的「走」。其中程硯秋最「酒」,敢和程老闆對「飲」的不多,程老闆是空腹連飲,一飲三杯,且要換大杯。程老闆是「酒有多高,腔有多高」。酒戲相連。

  梅貽琦先生被譽為清華「終身校長」,抗戰期間是西南聯大校長兼清華大學校長。梅先生喝酒是大家風範,是酒文化中的君子文化。梅先生飲酒如雅士吟詩,儒家讀書,不緊不慢,不慌不亂;儒而有道,禮中有節。凡給梅先生敬酒,梅先生無一不應,且笑而相迎,彬彬有禮。

  梅先生的修養,決定他的酒風。梅先生的文化,決定他的酒品格調。君子既不失敬,也不失禮。 (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