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權力遊戲》虎頭蛇尾為哪般/李 妍

時間:2019-05-22 03:17:59來源:大公報

  圖:《權力遊戲》的結局引起熱議/作者供圖

  五月十九日,美劇《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最後一季最後一集完結。由HBO創作的《權》自開播以來,每年新季首播都是全城熱話,最後一季首播更達到峰值,全球有一千七百萬觀眾當日守在電視機前收看,創造了電視劇集的奇跡。但令人失望的是,從第八季首集開始,這個神話般的電視劇彷彿中了邪,評分一路直下,直到大結局也難以挽回。

  《權》的原著作者George R.R.Martin未能參與到最後一季的創作。第八季的劇本由荷里活雙人組David Benioff和D. B. Weiss完成。雖然劇情的大走向仍由Martin拍板,但敘述方式和前七季截然不同。粉絲普遍抱怨第八季結束得過於倉促、內容漏洞甚多。除了出現星巴克咖啡杯這種低級錯誤外,故事也缺乏流暢性和基本邏輯。比如,劇中的龍,一時天下無敵,一時又脆弱無比。聰明絕頂的Tyrion Lannister突然變得一無是處,一整季沒有說對過一件事,等等。這些抱怨都沒有錯,但都不是第八季導致《權》劇虎頭蛇尾的根本原因。

  《權》在八年前推出時,創下了一個神跡。首季中北方邊疆的守護者、國王的摯友Ned Stark作為重點人物出現。故事的推進與Ned的命運相連,就在大家都認為Ned將是整個故事的中心人物時,首季最後一集,Ned被斬首,來得如此迅猛,讓人不知所措。自那之後,很多重要角色都相繼在劇中以各種方式死去。劇中任何看似重要的人物都可以被拋棄,但故事仍能澎湃地繼續。《權》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因為Martin講故事的方式與傳統荷里活敘述方式完全不同。他運用的是社會學的陳述手法,而非心理學的。

  傳統的電視劇和電影往往通過描述一個人物或一組人物為中心,劇情的發展主要以幫助觀眾培養對劇中人物的感情為首要任務。情節的描述聚焦在重點人物的心路歷程上。這種敘述方式,依賴的是心理學的分析手法。但在《權》中,這完全不是重點。相反,人物性格的展開是為對更宏大的圖景、更全面的社會結構進行敘述所服務的。土耳其作家、劇評人Zeynep Tufekci道出了觀眾對最後一季失望的最核心原因:David Benioff和D. B. Weiss過多地將重心放在人物描寫上,放棄了繼承Martin的社會結構描述路線。

  Zeynep Tufekci說,David Benioff 和D. B. Weiss的敘述方式,即荷里活傳統敘述方式,終究還是沉溺在衝突、戲劇表現和正邪鬥爭的老三樣裏。但Martin原本的路數遠不止此,他將社會結構和權力架構放在敘述的重點。他會讓觀眾不停地思考,如果是你,在Cersei(或任何一個人物)的位置上,是否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倫理學中常被問及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可以進行時間旅行,你是否會選擇殺死嬰兒時期的希特勒」。這個問題看起來很難回答,因為如果回答「會」,那麼你將會被視為一個屠殺嬰兒的怪獸;但如果回答「不會」,你聽起來又像是一個罔顧歷史,放棄唯一扼殺法西斯萌芽的幫兇。但實際上,如果你能從社會學或Martin的敘述角度思考,就會發現,答案一定是「不會」,沒有什麼可好猶豫的。

  社會學的陳述角度讓我們看到,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與權力架構、政治經濟環境有直接的關係。雖然個人在大環境中有自我意志,但自我意志不會超越時代的局限。法西斯的爆發,不是希特勒一人所成。換句話說,即便我們有機會刺殺嬰兒希特勒,如果大時代的環境不變,沒有了這個希特勒,也還會有另一個出現。只有時代造英雄,而無英雄創時代。時代永遠應該稱為描述的重點,而非個體人物。《權》中看似心狠手辣的人物、看似仁慈正直的人物,細細想來,兩者之間實無大異,只不過他們所處的位置不同罷了。細細想來,劇中沒有誰比誰更值得被恨,也沒有誰比誰更值得被歌頌,要麼被權力吞噬要麼被權力腐敗,因為「When you play the game of thrones, you win or you die. There is no middle ground.」(在權力的遊戲中,不當贏家就只有死路一條。沒有中間地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