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江憶記/憶當年的士數量不斷攀高/過來人

時間:2019-04-17 03:18:22來源:大公報

  圖: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的士車身顏色五花八門/作者供圖

  香港的士早年需求有限,當時的士牌可謂無價無市,自從的士在香港出現之後,經營牌照就一直由港英政府直接售予的士公司,直至一九六四年,才改以招標方式公開拍賣,而參與競投者也不再限於的士公司,任何個人只要有興趣,皆可標投,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單頭車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對的士規管很寬鬆,例如沒有規定車身顏色和使用任何車款都可以,因而市面上的士車身就變得五花八門,每家的士公司都為旗下車隊設計出一種或多種專用的車身產色,至於個人車主,也可按個人口味為生財工具打扮一番,使車輛更為注目。據老行專文國柱憶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士經營者並不多,但資料顯示,在一九四七年,全港登記和發出牌照經營之的士共有三百二十九輛,一年後增至三百四十四輛,增幅屬於輕微。隨着本港人口在戰後迅速增長,居民對公共交通的需求亦有增無減,從而刺激的士數量上升,根據政府統計數字,到了一九五七年,本港獲發牌經營之的士已經倍增至六百九十三輛,至一九六○年,更突破一千輛大關至一千○二十六輛,之後與年俱增。在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七三年,全港的士數目分別增至二千五百三十六輛、三千六百四十九輛和四千七百五十四輛;至一九七七年,更衝破六千輛大關至六千二百○三輛,但這個增長速度並未因為競爭而放緩;至一九八一年,全港的士數量首次突破一萬輛至一萬一千○六十一輛,更於三年後激增至一萬五千九百八十四輛,而當時的香港人口總數約為六百萬。

  由於的士發牌量無限制會加劇路面擠塞,也不利於的士投資環境,港英政府於是在九十年代初,逐步收緊的士發牌數量,的士數量才開始放緩,而在二○一六年的士數量為一萬八千一百六十三輛,並且一直維持至今。根據政府的運輸政策顯示,這個數量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但此舉有利亦有弊,有利者在於能夠穩定路面擠塞情況,弊端則在於刺激牌價上升,目前每個的士牌的市場叫價為五百五十萬元,但由於缺乏新人入行和經營成本上升等因素,這個叫價已比高峰期的七百多萬元回落了近二百萬元。但隨着早前業界又提出加價申請,如果獲批的話,相信牌價又會趁機掉頭回升。

  在過去一世紀,本港的士業除了車輛數量增加之外,在經營模式和車輛類型方面亦發生不少變化。就經營模式而言,以往的士公司都傾向採用分帳制,即司機以半僱用方式加入的士公司,但沒有工資,也不用繳交車租,司機與車主之間以每更車的營業額拆帳,最常見的是六四分帳,即司機在營業額中獲六成,另外四成則交車主,燃油費用由司機負責,另外,司機在入職時要交付一筆按金(數目多寡可自行商定),以便一旦發生意外需要維修或賠償時,車主不致要承擔百分百的責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