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隨筆\香港報刊業先鋒── 《遐邇貫珍》\張 茅

時間:2019-03-31 03:17:30來源:大公報

  圖:《遐邇貫珍》是香港史上第一份中文報刊,原版創刊號彌足珍貴 資料圖片

  英華書院校友出版《皕載英華》,紀念創校兩百年,內容豐富,記載書院與香港早期的史實。出於職業本能,英華與《遐邇貫珍》兩者關係這部分引起我的興趣。《遐邇貫珍》是香港史上第一份中文報刊,由英華書院印刷,開啟學校辦報先河。

  《遐邇貫珍》曾銷廣州、上海、廈門、福州、寧波等幾大商港,對早期媒體業影響深遠。在我不足二十歲那年,幸有機會接觸《遐邇貫珍》原版,十六開本,看似雜誌,拿來過目,才知道是香港最早的一份中文報刊,模式與現今報紙大不一樣,但看到的不是創刊號。《皕載英華》登出的創刊號,字體挺秀,保存完好,右邊一行幼字「一千八百五十三年八月朔旦 第一號」,時為清朝咸豐年間;中間四個大字「遐邇貫珍」;左下兩行幼字「香港中環英華書院印送 每號收回紙墨錢十五文」。清楚刊出出版日期、報社地址及每份售價。

  《皕載英華》記載這段歷史寫道:「在英華書院芸芸刊物中,最具時代意義必數《遐邇貫珍》」,過去報紙的歷史情況多由外人撰寫,今首次由出版人自述,內容更具真實性。

  《遐邇貫珍》創刊於一八五三年八月,由馬禮遜教育協會出版,英華書院承印,此時,書院已開設印刷廠,印刷教會出版的多份刊物。這是本港第一份中文報刊,也是首次使用鉛活字印刷。「遐邇」意思即為「遠近」。報刊以溝通中西文化為宗旨,提出凡「列邦之善端,可以述之於中土,而中國的美行,亦可達之於我邦,俾兩家日臻於廣見,中外皆得其裨也」。申明出版的宗旨是要將各國所長,向中國推介,中國美好的事,也可向外傳達,互取其長,中外皆受惠。該報的內容包括介紹西洋文明,如政治、文學、歷史、醫學、地理、化學、動物學等,圖文並茂,同時,刊載中外各地新聞、廣告,傳教篇幅反而不多。

  《遐邇貫珍》雖是中文報刊,訂閱對象不止華人,還有懂中文的歐美人士,而且是主要訂戶,支撐報紙生存,為此,自第二號始,每冊增英文目錄。《遐邇貫珍》首任總編輯麥華佗(一說為其父麥都思),次任奚禮爾、理雅各。每期印數三千,分銷廣東、廈門、上海等多個商港,日本人來港,也特意到英華書院購買。前後經營兩年半,於一八五六年五月最後出版,宣布停刊原因為主辦人事務繁多,不暇旁及。

  以上資料由英華自述,比一般介紹文章準確。

  英華主辦《遐邇貫珍》時,由多份以傳教為中心的刊物抽離,轉向於新聞報道,淡化傳教角色,使《遐邇貫珍》成為香港第一張中文報刊,創刊號設「近日雜報」新聞欄目,刊出十九條新聞,內容包括國際消息,中國消息、軍事動向及經濟新聞。消息報道外,其他方面如通訊、評論,科普類佔報紙內容三分之一,在一百零六篇文章中,科技文章佔三十五篇,介紹西方先進科技,及日常科技應用。

  在時事新聞報道方面,《遐邇貫珍》有廣泛消息來源,一八五三年第五號報道太平天國活動的進展,配以插圖展示太平軍與清兵戰事形態,以及太平天國與「小刀會」起義實況,打開讀者視野,以當時的社會條件很不容易,這些新聞報道,為日後研究太平天國提供頗有價值的史料,屢被學者引用,幫助對中國近代史的研究。

  社會新聞別具一格,例如,以下一則港澳客輪交通消息:「火船往來省城澳門香港告帖」,向讀者報道省輪船班次與船費,同時首創中文報紙冠以標題,在此之前,內地與香港報紙的新聞,皆無標題。消息稱:「茲者,香港司東藩火船公局之管事,或架啟白,自今年十月十二日起,每禮拜二、禮拜四、禮拜六,有火船來往港省,禮拜二由港往省,船經澳門,必拋泊一刻,然後直往。省來港,經澳亦然。」文字的採用與今時大不一樣,向讀者提供三地海上交通消息,注意民生動向。這則報道成為今人了解百年前輪船交通情況的史實。《遐邇貫珍》版面的豐富內容,確立它新聞業的地位。

  研究《遐邇貫珍》對香港報業發展的影響,可以總結為五方面:一、香港第一份中文報刊;二、第一張有中英文對照目錄的報刊;三、第一張起用新聞標題的報紙;四、第一張用鉛字印刷的中文報刊;五、第一張以收費刊廣告的報刊,並設廣告專欄。

  廣告收費的重大突破,解決辦報經費,報社不單靠出售報紙作收入,以廣告有償的經營方法把報紙市場化。時至今日,上面五項辦報方針仍被應用,廣告收入成為報紙生存的命脈。

  《遐邇貫珍》出版時間雖短,但後人皆視其為香港報刊業之先鋒。而英華書院則被稱為「中國第一家鑄造西式中文活字的印刷所」,清廷不少事務衙門均向英華書院訂購活字印刷品,法國、俄國、荷蘭、新加坡政府為主要海外買家。英華印刷出版書刊之外,鑄造活字更是所長,成為主要產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