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東西走廊\西方的「左腦文化」」馮 進

時間:2019-03-31 03:17:29來源:大公報

  這裏有兩個假設情境。場景A,X和朋友一起喝咖啡。她不小心把毒藥當成糖加到對方杯中,結果朋友不幸身亡。場景B,Y憎恨她的朋友,想要毒死她。她以為在對方的咖啡裏投毒了,沒想到放的是無害的糖,朋友逃過一劫。這兩種情形中,X和Y哪個更該受到道德譴責?

  一般人都會說Y更可惡,因為她明顯有害人之心。可是,如果讓右腦無法正常運作的人來選,他們會說第一種情況更糟糕,因為X的行為直接造成了死亡。很多年來,民間流傳的通俗科學一直聲稱左腦、右腦功能不同且各自為政,左腦理性,右腦感性。也常聽人自詡為「左腦人」或「右腦人」。英國精神病學家麥卡斯特(Iain McGilchrist)卻說,日常生活中,人的左腦、右腦實際上一直同時運作,合作處理同一件事,兩者只是行事方式不同而已。

  在他最近被改編為紀錄片的著作《主人和使者》( The Master and His Emissary: The Divided Brain and the Making of the Western World)中,麥卡斯特稱,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左腦管右半邊身體,右腦管左半邊身體,但在心理、精神層面上兩者差別很大。左腦關注細節,右腦偏重整體。前者短期目標明確,數學能力超群,凡事死摳,一板一眼。後者則擅長發現言外之意,能用想像力填補空白,在音樂、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出色。左右腦分工的情況不限於人類,較高級的動物也如此。如,小鳥在野外覓食,既需要用左腦掌控啄食的動作,又要用右腦關注外界狀況,以免淪為天敵的「盤中飧」。

  對病人多年的研究和治療讓他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現象。比如,用手術切斷左右腦之間的關聯能阻止兩個半腦相互干擾,消除癲癇症狀,這對癲癇病患者是「救命術」。另外,左半邊癱瘓者往往比右半邊癱瘓者更難復健,因為前者右腦受損,無法正確辨識全身的健康狀況,甚至會把左手當成別人強加給自己的異物。而右邊偏癱者雖然因為中風造成肢體的運動技能受損,但右腦依然正常運作,能分辨問題的癥結所在,積極復健。本文開頭提到的事例並不罕見,右腦受傷者通常無法解決情感、道德、價值觀等「模糊問題」,就像美國情景喜劇《宇宙大爆炸》中情商欠費的天才科學家謝爾頓。

  麥卡斯特本人對右腦的價值深信不疑。他說人腦不是電腦,左右分割對電腦來說是低效率、浪費資源的分工方式。但情感、創意、價值觀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基。他甚至批判西方文明都建立在「左腦文化」的基礎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過分強調科學技術,忽視藝術文化的價值。但他也聲明,自己絕對不是「反科學」。他從學文改行學心理學、神經學,因為他反對文學分析課上「肢解」詩歌,忽視文學作品豐富內涵的做法,也因為他認可科學的威力。

  只是,在和病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麥卡斯特意識到很多時候,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都來源於患者的心理、情感需求與刻板的工作環境與社會文化不相契合。作為心理醫生,他致力於幫助這類病人改變自我認知,解開心結。至於他人批評他的學說「大而無當」,他回應說:那些都是「左腦文化」的迷信者。

  這話是否強詞奪理,自是見仁見智。但麥卡斯特的學說最有價值的一點,我覺得,是解析西方文化的局限,提倡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傳承的長處與短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