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南音之趣/馬 文

時間:2019-03-20 03:18:17來源:大公報

  圖:張國榮和梅艷芳曾在電影《胭脂扣》中共同演繹南音名曲《客途秋恨》/資料圖片

  說起南音,年紀稍長且對曲藝有些興趣的香港人大約都不太陌生。即便不熟悉的,可能也曾在電影《胭脂扣》之中聽到過南音名曲《客途秋恨》。張國榮演的南北行十二少初見妓女如花,滿身風情、玄衣瓜帽的假公子梅艷芳對循聲上樓的真公子哥兒眼波睥睨,勾魂攝魄地唱道:「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獨依蓬窗思悄然……」

  這一段地水南音的名曲,張國榮在一九八八年的演唱會上也曾演繹過,當時演繹的是白駒榮版的《客途秋恨》,曲長不足五分鐘。但張國榮一身長衫,誠懇而認真地唱着:「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的模樣,配上曲音蒼茫,婉轉淒涼的唱腔,讓我至今仍覺得他這個流行歌手對南音的演繹當得起一個由衷肺腑的「好」字。

  地水南音被視為廣東南音的正宗,是曾經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說唱曲種,由失明藝人,又稱瞽師或師娘,在酒樓、街頭和妓院演唱,傳統的地水南音如今已幾成絕響,張國榮和梅艷芳的演唱,算是流行歌手對這門藝術的一種致敬吧。

  廣東南音堪稱嶺南瑰寶,是一種感人至深,蕭瑟無邊,蒼涼繚繞,又具備十足生命力的悲劇腔調。然而這世間還孤存一種泉州南音,它起源於唐,形成於宋,《韓熙載夜宴圖》中的橫抱琵琶即為南音琵琶。如今泉州梨園戲的唱腔主要來自南音中的散曲,真幸運,它還活潑潑地生機盎然着。  

  年前曾與老友相約去泉州看梨園戲,卻逢當夜暴雨如注,劇院四周一片澤國,的士司機堅決不肯涉水,讓我們遠遠地下了車。我們小心地避開大車行駛時湧來的濁浪,踩着幾近半膝深的渾水艱難跋涉,踏上劇院台階之時,我猛然想起《古詩十九首》裏的句子:「涉江採芙蓉」心中暗笑起來。當晚四折:《走路》,《入山門》,《大悶》,《十朋猜》,第二晚《賞花》,《井邊會》,《裁衣》,《過橋入窰》,全部是宋元明珍貴遺篇。舞台上,演員表演古樸又細膩,內心轉折在小小的勾欄數步之間,唱腔精緻婉轉,動作程式令人聯想起巫和傀儡戲,有一種生動的魔力。最後樂隊上場演奏,壓腳鼓師的鼓點慷慨,橫抱琵琶的彈撥激越,須臾戛然而止,如奉美酒一盞,咱仰脖一飲而盡,醺然而醉倒。

  聽罷一場,不禁感慨活在當下的好:雖沒有活在宋朝,也享受到了南音和梨園戲,雖沒有活在白駒榮的時代,但可聽到天王巨星版的地水南音。於曲藝愛好者而言,此趣足已品評半生,還有何不滿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