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明代人物瓷是絲路要角/小 可

時間:2019-01-18 03:18:22來源:大公報

  圖:明代人物紋飾出現於青花瓷上,湧現文藝氣息/作者供圖

  在香港海事博物館「東西匯流:十三至十八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展覽上,看到一件文物珍品青花人物紋碟,由廣東省博物館借展,乃明代萬曆(公元一五七三年至公元一六二○年)年間作品。明代瓷器盛名遠播,遠銷海外,多虧「隆慶(公元一五六七年至公元一五七二年)開關」:隆慶年間廢除了海禁,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朝廷和上層階級對細瓷的熾熱追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讓洋人眼界大開。上述青花人物紋飾簡單樸實,讓人有所想像,因近而察遠,觀瓷器,知道明代人物服飾的點滴。

  漢武帝開拓北方陸上絲綢之路,設立驛站等對絲路的管理制度,中國與西域的貿易已經大有作為。唐代盛世,通過陸上絲路,與西域交往更顯頻繁,從朝廷到民間,在服飾、生活用具等方面體現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精彩紛呈,給後世留下豐盛的文物精品。南宋時期朝廷被北方外族趕到南方偏安一隅,對南宋人而言,北方陸上絲路好景不再,因此轉而發展海上貿易,海上絲路由是暢旺。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諸侯內戰,戰敗諸侯另謀出路,組織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轉往中國沿海地方大肆搶掠。為此,自元朝開始,朝廷實施海禁政策,除了進貢,民間的海上經商一律遭禁止,中外海上交流長時間受阻,直到明末隆慶始解禁。解禁後的海上貿易,瓷器為熱門的外銷貨物。

  明代青花瓷器質量很高,已經大受外國歡迎,瓷器上的裝飾紋樣,更是錦上添花,這是在元代瓷器的基礎上加以發展。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以繪畫為主,尚有其他多種事物的圖案,花鳥蟲魚,人物有凡人仙人,宮廷中人,老百姓等式式俱備,紋飾甚至有描繪故事如戲曲故事、民間傳說、幻想故事等等,好些還有圖文,寫實與幻想兼備,題材繁多。青花瓷上所用繪畫線條兼具陰陽深淺,主要用中國水墨技法,更重「預留空白」。看明代高水平瓷器製作之外,同時看到中國水墨藝術,皆是中外人士之心頭好。明青花瓷紋飾優美,本身源於明代畫壇活躍,派別林立。

  萬曆帝神宗在位四十八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段期間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經濟發展迅速,瓷器產量大增,外銷瓷隨之激增。萬曆年間的瓷器更有獨特風格,其影響力遠至清初青花瓷器。二十一世紀一○年代的今天,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行之有效,借古開今,正是源自當年陸上與海上絲路的高尚精神,與沿線國家在貿易、文化上密切交往,大前提是和諧共處,互利共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