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康居王史冊帶出絲路友誼/小 可

時間:2018-07-17 03:16:56來源:

  圖:康居王木簡史冊別具氣質   作者供圖

  古代中國,在紙張還未問世前,碑刻和木簡是書籍文獻的重要工具。木簡多用於書信記事和公文報告。古代絲綢之路上,兩排康居王使者冊,早前現身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幾枚古舊的木條,連繫其間的編繩至今猶在,讓人感動不已。這兩排氣質非凡的漢簡,於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為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懸泉置遺址,名字很特別,一九八七年被意外發現,其時所出土的漢簡中,上面有書「懸泉置」,遺址因而得名。懸泉置是個距今二千多年的漢代驛置機構,位於酒泉瓜州與敦煌之間的戈壁荒漠中,它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中國與西域長距離交通和交流歷史。懸泉置,漢武帝時名為「懸泉郵」,漢昭帝時改稱「懸泉置」,東漢後期又改稱「懸泉驛」,後來一度荒廢,唐代再名「懸泉驛」。「懸泉」,源於遺址南側山中有懸泉水。一九八八年夏天,考古學家在懸泉置遺址撿到了幾枚漢簡,其中一枚是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的紀年簡。那一年是漢武帝抗擊匈奴、經營西域、列四郡、據兩關的輝煌年代。一九八九年十月,遺址被發現有曾被盜挖的痕跡,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馬上向國家文物局請求對遺址作搶救性發掘。一九九○年五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示同意。從一九九○年到一九九二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出土的漢代簡牘三萬五千多枚中,有字的簡牘共二萬三千多枚。二○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懸泉置遺址和玉門關遺址等幾個古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懸泉置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驛站,皇帝詔書的下達,朝廷公文的傳遞等,當中牽涉到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綜合功能。黃沙萬里,漫漫長路,無論中原朝廷各級官員巡行出使也好,外國使節向中原朝貢奉獻亦然,一路上的車馬食宿,都靠驛站解決。驛站的發達與否,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據史書記載,古絲綢之路沿線共有八十多個驛站,但至今考古發掘證實只有懸泉置一個。

  上述的曾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的兩排漢簡,由七枚木簡組成,出土以來,上面的字跡仍然清晰可辨,記述的內容完整。內容說漢元帝永光五年,即公元前三十九年,康居王派使者到漢室貢獻駱駝。康居王使者冊,七枚木簡,長度約二十三厘米,前四枚寬約一厘米,後三枚中間給削成脊形,兩種不同形狀的木簡,編為一冊。

  康居國是古代生活在中亞地區的半遊牧民族,活動範圍主要在今哈薩克斯坦東部一帶,漢代時,康居位在大月氏之北。兩漢時期,西域共有大大小小三十六個國家,到西漢末年分為五十五個。

  康居早在公元前三世紀便作為一個國家名稱出現在中亞地區,康居人跟哈薩克族人有着很深厚的歷史淵源。今天,由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中國與中亞的關係密切,由中國通往中亞、西亞,及至波斯灣、地中海,是一條重要路線,中西亞均是重要的能源生產國家,這些國家正有意開拓多元經濟發展領域,適逢「一帶一路」倡議,他們與中國的能源和經貿合作關係發展空間巨大。隨着「一帶一路」之間的設施日漸聯通,多邊貿易正在與日俱增,新的合作關係和新的友誼由此形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