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投資者透過操作期權產品,預先制訂風險管理措施,減少做錯決定的機會。
期權產品仿似積木,積木形狀簡單,拼砌出來的模型卻千變萬化;當中認沽期權(Put Option)買入策略使用場景廣泛,視乎操作者的創意,絕不限於捕捉股票資產價格下跌的獲利機會,更加適用於風險管理工具,在不同場景保障資產價值。投資者買入認沽期權,為持有的資產價格「買保險」,即使市況急轉直下,金錢損失也不會太大。除此以外,投資者可以在原有期權組合取得賬面利潤時,再買入認沽期權,藉此鎖定利潤,博取更高利潤。\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恒指在10月初連續下跌七個交易日,調整幅度超過1800點或6%,科網股回調幅度更大,阿里巴巴(09988)股價跌約15%,騰訊(00700)跌超過8%。市況突如其來逆轉,主板成交額連日合共超過兩萬億元,說明許多投資者匆忙離場。若果投資者能夠預先制訂風險管理措施,便可以謀定而後動,減少做錯決定的機會。
舉例說明:滙控在10月9日開市前公布,以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銀行(00011),導致前者當天股價由110.6元,跌至104元,跌幅5.9%;10月10日股價再跌0.4%至103.5元。假設投資者A持有滙控正股,這兩天每股賬面損失7.1元。
期權門檻低 槓桿高
如果他在10月8日買入滙控的認沽期權,行使價110元,到期日10月底,支付每股期權金3.49元。這筆期權金可以作為保險金,應對滙控股價下跌風險。結果在10月8、9兩個交易日,這份認沽期權價格由3.49元漲至8元,賬面盈利4.51元,抵銷部分正股損失,即由7.1元降至2.59元。這個「正股+認沽期權買入」策略,做法與合成認購期權長倉策略相似【見附圖例子】。
認沽期權買入策略操作場景十分廣闊,例如配搭其他期權產品一併使用。舉例說,投資者買入騰訊的認購期權,行使價600元,而正股當天收報590元。當騰訊正股升至615元,期權價格可能已上漲80%,投資者預期正股股價會繼續向上,但惟怕股價掉頭回落,令到賬面利潤得而復失。這個時候,他可以買入行使價610元的認沽期權,既可以享受騰訊股價未來的潛在漲幅,也可以確保這宗交易有利可圖。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喜歡使用備兌認購期權(Covered Call)策略,視作收息工具;其原理是持有正股,沽出認購期權,後者提供期權金收益,視喻為「收租」策略。為獲得正股,投資者可以直接買入正股,又或者先行賣出認沽期權。
舉例說,投資者在2021年賣出阿里巴巴的認沽期權,行使價190元,收取期權金,而當時正股價200元。如果在期權到期日,正股股價處於190元以上,投資者便可以獲得這筆期權金。如果股價收報185元,便需要以每股190元買入阿里巴巴股份。持有正股後,他可以操作Covered Call策略。然而,阿里巴巴股價在2021年持續下跌,在2022年跌至55元水平。由此可見,這種操作方法牽涉到極大風險。
為防範資產價格大跌,投資者可以做適當風險管理,例如買入行使價180元或175元的認沽期權。雖然這種做法降低Covered Call策略的利潤,但可以為這宗交易買保險。這個「正股+沽出認購期權+買入認沽期權」策略,與「零成本領式期權(Zero-Cost Collar)」相似。期權產品仿似積木,積木形狀簡單,拼砌出來的模型卻千變萬化,這就是有趣味的地方。
押注股價跌 賺取期權金
除用作風險管理,投資者可以簡單買入認沽期權,押注資產價格下跌,從而賺取期權金。現時香港證券市場嚴禁「無貨沽空」,投資者必須借入股票,才能進行沽空活動。實務上,一般人很難做到借貨沽空。買入認沽期權正正可以做到「無貨沽空」。買入認沽期權其他優點,包括交易風險有限,最大虧損就是期權金,金額低至數百元。其次,具備槓桿作用,引用上述滙控正股股價與期權價格變動為例,正股兩日累跌6.4%,期權價格同期升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