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球大行看好中國市場,積極布局在中國的業務。
全球大銀行和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外電引述摩根大通副主席Daniel Pinto表示,在中國的業務正不斷發展,若未來中美兩國關係改善,業務規模將數倍增長。高盛總裁John Waldron強調,視中國為重要市場,為總部設在中國的企業提供融資。同時,外國投資者亦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全球各大銀行則在香港和內地積極招兵買馬,以增強競爭力。/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Daniel Pinto在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中國監管機構向外資金融機構發出牌照等方面提供很大的幫助,有助在中國發展其金融業務。他強調,摩通從未有撤出中國的計劃,並會繼續在中國投資,同時已在當地聘用了數千人。他坦言,假如中美關係改善,業務規模更會是目前的數倍,但無論如何,摩通仍然在中國投資,不過會謹慎管理投資的風險、規模、流動性和質量。
電動車與AI發展最矚目
其實摩通一向看好中國投資,該行行政總裁戴蒙早前在上海舉行的摩通全球中國峰會上曾表示,摩通是中國的長期投資者,中國最近在一些科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在電動車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做得不錯。
高盛亦表示,雖然隨着中美兩國的關係發生變化,令資本流動和供應鏈受到影響,企業的行為亦將有所改變,但是,高盛仍不會離開中國,會繼續在中國拓展業務。高盛總裁John Waldron在華盛頓舉行的一個會議上指出,高盛今年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資本市場交易,為總部設在中國的公司籌集資金提供支持。
事實上,美國銀行在今年8月份一個調查報告中顯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正在加強,預期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人數比例,已由7月份的10%,減少至8月份的3%,原因是市場預期中國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與此同時,基金經理亦相信,將有更多中國家庭住戶,會把儲蓄轉變為非必需類消費和投資,因而可進一步催谷中國經濟增長,並令中國股市更具韌性。而美國和全球大銀行較早前亦調高了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摩根士丹利、高盛、巴克萊等估計今年增長率將達至接近5%,而澳新銀行更預期增長率會加速至5.1%。
其實大行不但看好中國市場的投資環境,而且還繼續向內地和香港投下信心一票。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德意志銀行、摩通、渣打、花旗、星展等外資大行,開始在香港招聘人才,以應付日益增長的銀行和理財服務需求。
外資在港招兵買馬
報道指,渣打不斷擴展香港的業務,今年已有10名高管加盟,並有一名全球主管到香港履新,至於摩通今年在香港更已招聘了16名新的董事總經理,星展銀行亦表示,已在香港和新加坡辦公室增聘了100名客戶經理。
銀行業分析師的報告也指出,不少西方金融機構為擴張在中國的在岸市場,近年在當地都已加倍投資。自從2020年以來,大型金融機構包括摩通、高盛、貝萊德均開設新辦公室、增聘人手、申領新牌照,以及買下合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