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個專業的業界代表齊齊探討如何助力內企走向國際市場。\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正式啟動後,多位來自金融、會計及法律界的代表積極響應,一致指出香港憑藉「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高度國際化的環境,以及資金與人才的匯聚能力,必將在服務內地企業「出海」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中銀:降低企業出海成本
中銀香港副總裁陳文表示,「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匯聚了各領域的專業機構,各企業可借助此平台充分發揮協同效應。當中,中銀香港針對出海企業不同交易模式及貿易周期,設計貿易融資產品方案;並提供有效的利率及匯率管理工具,降低企業出海成本。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公司財富管理國際業務負責人刁智海稱,中金在今年上半年服務的中資企業全球IPO規模超111億美元,而在港股IPO的保薦項目和行銷規模均為市場第一。他認為,企業在香港可以接觸更多國際投資者及上下游企業,支持產能擴張等,加上當局為企業提供政策輔導和支援網絡,相信可成為內地企業出海的「橋頭堡」。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香港及澳門主管合夥人李舜兒表示,香港是內地企業「出海」的首選地,2024年內地來港的直接投資佔比逾六成,反映出香港是內地企業海外投資重要的中轉樞紐。她希望「出海專班」能成為匯集和解讀內地與香港關鍵政策的重要平台,以精確掌握內地企業出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挑戰,聚焦真實的痛點,為它們度身定做方案。
滙豐:港跨境金融高效率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工商金融經理兼香港及澳門主管方嘯指出,一直以來,香港是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主要門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可進一步發揮優勢,配合內地企業出海所需,提供高效跨境金融服務,幫助內地企業加速增長。他表示,作為國際金融機構,滙豐現時已在全球26個市場設立中國業務部門,將繼續全力配合內地客戶出海所需。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費思指出,內地企業出海需制定長期且可持續的國際化戰略,以實現營收、利潤與品牌價值的全面提升,而這一切必須以全面合規為前提。因此,企業必須深入理解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體系、語言及文化差異。香港的重要優勢在於匯聚了來自全球的多元化人才,可為企業提供關鍵支持。
畢馬威中國副主席及香港特區首席合夥人張頴嫻指,截至9月底港主板上市企業超2300間,總市值達48萬億元,反映香港為企業提供靈活融資選擇。香港的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內企在港設財資中心或上市,可即時接觸全球投資者。她認為,專班能鞏固香港作為「走出去橋頭堡」的地位,強化金融與專業服務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