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藝術賞析/廖井梅:創作者當與時代同頻共振

時間:2025-10-04 05:01:26來源:大公报

  圖:廖井梅簡介

  【大公報訊】記者蘇雨潤北京報道:「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專委會導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廖井梅日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版畫創作需要深刻的理性思考,創作者可借此洞察世界、自由表達。她希望通過首屆「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年度展覽,加強香港青年藝術家對中國版畫歷史脈絡與傳承精神的認知,在創作實踐中成長為「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藝術家。

  擬助力版畫在港扎根生長

  「本次活動為年輕藝術家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有助於他們進一步傳承和推廣版畫藝術。」廖井梅告訴記者,香港現當代藝術生態繁榮活躍,扶持計劃能讓更多人更深入地領略版畫藝術的魅力,感知其背後承載的深厚中華文化底蘊。「黃永玉先生跟香港淵源深厚,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研究版畫藝術,他的作品從未過時,一直保持新意。他自己也在原有的藝術理解中不斷突破,尋求創新,作品中始終保持着童真,這種藝術生命力極為難得,因此用他的名字來命名此次活動非常有意義。」廖井梅指出,此次展覽有利於加大各界對版畫的重視程度,推動版畫作品在香港的傳播與發展。同時,作為國際性展覽,中外藝術家可以借此平台進行深度交流,既讓中華文化、藝術作品更好地 「走出去」,也為本土藝術注入國際視角。

  談及對版畫藝術的理解,廖井梅表示,架上藝術可能具備更多感性的成分,但版畫作為一種「印刷術」,因需要分層分板創作,更考驗藝術家的邏輯思維能力─從元素搭配到形式選擇,每一步都需理性規劃。「我覺得創作版畫的過程中能讓人沉澱下來,以更冷靜的視角進行藝術表達。」

  「藝術家永遠要緊隨時代。」廖井梅坦言,回望藝術史,作品始終是時代精神的鏡像。無論老中青哪一代創作者,都應與時代同頻共振,永葆創作熱情。「只要仍然懷揣對時代的深刻感悟,那便是成功的藝術探索。」

  廖井梅與版畫的緣分始於中學時代,「我覺得版畫的印痕很獨特,通過間接媒介形成的壓力極具表現力,這一點非常吸引我」,廖井梅說。因此,她在大學期間便開始修讀版畫專業,系統性地學習版畫創作,了解更多形式的板材,並將這份熱情一直延續到俄羅斯研學階段。

  早前參展,廖井梅帶來了自己中學時期的畢業作品《向大師致敬:陝北人家系列》。談及選擇這份作品的初衷,她坦言,黃永玉先生的《阿詩瑪》曾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她看到了版畫創作的另一種可能,因此在創作時特意沿用了其中的線條語言與色彩邏輯,以表達對大師的敬意與藝術傳承。\圖片:受訪者供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